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6-16 04:38:01

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问题探究模式即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模式对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探究模式教学受到很多教师的重视,而且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探究模式出现的问题

(一)探究性问题设计不合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费尽心思地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作为教学的铺垫,并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公理与定理等进行了解,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学生往往只会机械化地跟随教师的脚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利用问题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问题:画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依次将各个边上的中点进行连接,并观察其规律,会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如何证明连接之后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在提示下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与定理等进行自主探究。由此可见,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完全受教师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制约,探究的数学问题也不是有意义的内容,严重缺乏挑战性,致使学生缺乏探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究问题的创新意识等。

(二)探究问题的方法不合理

虽然有很多教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他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并没有围绕数学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更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思维训练,由此可见,这种问题探究模式的教学仅仅停留在问题表面上,缺乏时效性。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定理时,教师利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并用尺子量取纸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是否相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不然,学生对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工作始终滞留在具体的操作上,对数学知识缺乏实质性的思考,数学的真正含义未被体现出来。

(三)探究问题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问题探究模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时间通常都不够充分。一般情况下,教师只留给小组3~5分钟的时间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知识进行探究,往往学生还没有真正探究出结果,教师就要求各个小组成员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并未对问题的概念、性质、定理等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更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可谓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

二、解决初中数学探究模式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设计问题

在初中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要积极采用问题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将概念解释、知识要点融合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之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将数学概念的涵义准确无误地揭示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自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克服机械记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结合教学知识点,合理设计问题探究的方式

在对初中数学中的公式、定理等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采取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法,合理设计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同时,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公式与定理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新的创造过程。从本质上讲,公式、定理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积极探究其实质,综合问题背景、知识背景等对其进行证明,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观察、分析、研究、猜想其中的规律,总结出解题的最佳方法。

(三)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设计探究时间

在对初中数学例题进行引申、拓展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采取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法,合理把握探究时间,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整体性活动,它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探究学习,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开放探究学习的有效统一。

上一篇: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下一篇:汉语拼音“o”的正确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