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万象》

时间:2022-06-16 02:18:23

张爱玲与《万象》结缘比《紫罗兰》稍晚,在1943年的初夏。

《万象》是1941年7月在“孤岛”时期的上海创刊的。出资人、发行人、重要撰稿人平襟亚(1892―1980),江苏常熟人。他先创办中央书店,后办起万象书屋。负责编辑的是陈蝶衣(1908―2007),生于江苏武进,资深的小报编辑,著名的通俗歌词作者。他编的《万象》以刊载通俗小说为主要文学特色,是市民消遣解闷的软性读物。柯灵(1909―2000),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左翼作家。1943年5月,柯灵接手《万象》之后,刊物则取向严肃文学,新文学逐渐占有大的比重,新文学作家师陀、王统照、唐等都是《万象》的要角。

平襟亚1944年8月曾说,一年前,张爱玲曾到万象书屋找过他,“意思间要我把她的作品推荐给编者柯灵先生,当然我没有使她失望”。这话是在后来两人失和时说的,不为人所注意。一般读者熟悉的倒是柯灵与张爱玲的第一次见面,因为他在1984年写的《遥寄张爱玲》中有情景真切的回忆:“我受聘接编商业性杂志《万象》,正在寻求作家的支持,偶尔翻阅《紫罗兰》杂志,奇迹似的发现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是谁呢?我怎么能够找到她,请她写稿呢?紫罗兰庵主人周瘦鹃,我是认识的,我踌躇再三,总感到不便请他作青鸟使。正在无计可施,张爱玲却出乎意外地出现了。出版《万象》的是中央书店,在福州路昼锦里附近的一个小弄堂里,一座间石库门住宅,楼下是店堂,《万象》编辑室设在楼上厢房里,隔着一道门,就是老板平襟亚夫妇的卧室。好在编辑室里除了我,就只有一位助手杨幼生(即洪荒,也就是现在《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的实际负责人之一),不致扰乱东家的安静。当时上海的文化,相当一部分就是在这类屋檐下产生的。而我就在这间家庭式的厢房里,荣幸地接见了这位初露锋芒的女作家。那大概是7月里的一天,张爱玲穿着丝质碎花旗袍,色泽淡雅,也就是当时上海小姐普通的装束,肋下夹着一个报纸包,说有一篇稿子要我看一看,那就是随后发表在《万象》上的小说《心经》,还附有她手绘的插图。会见和谈话很简短,却很愉快。谈的什么,已很难回忆,但我当时的心情,至今清清楚楚。”

《心经》写了一个畸形的恋爱,透过伦理的表面,表现人性深处的涌动,揭示了人生凄厉的一面。柯灵6月号接编《万象》,《心经》分两次在8月号和9月号登出。

11月号的《万象》,又以显著位置刊发了小说《琉璃瓦》。姚先生的太太先后生了7个女儿,根据“弄瓦弄璋”的古语,人们戏称“瓦窑”。姚先生盘算的是怎样靠女儿吃饭,回应说:“我们是琉璃瓦。”张爱玲从婚嫁背后的利益打算、家长里短的风波着手,勾画出了人性世情。

柯灵对张爱玲是看重的,初发《心经》时就在编辑室中称誉:“《心经》的作者张爱玲女士,在近顷小说作者中颇引人注目,她同时擅长绘事,所以她的文字也有色彩鲜明的特色。”小说标题下方的说明文字是:“本篇插图作者自绘。”《琉璃瓦》中也有张爱玲自绘的插图。

1944年1月,《琉璃瓦》3期载完之后,《万象》开始连载张爱玲的《连环套》。柯灵说:“《连环套》即以篇幅的浩瀚和技巧的深度来说,在贫弱的上海文艺界,也该是可贵的收获了。”但是,连载到6月号时竟中途停载,戛然而止。编者不无遗憾地向读者告白:“张爱玲先生的《连环套》,这一期只好暂时缺席了,对于读者,我们知道不免是一种失望,也还只好请读者原谅吧。”

张爱玲为什么要“腰斩”《连环套》?

从台湾头号“张迷”唐文标的研究开始,一般说法是因为5月号的《万象》,刊出了后来成为翻译名家的傅雷(化名“迅雨”)的批评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惹恼了张爱玲。傅雷的文章既为天才女子张爱玲所表现出的巨大才情震惊,高度评价《金锁记》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严厉地批评了《连环套》。但傅雷的批评是出于爱才心切,只是他将社会斗争作为文学的主导内容,以悲剧的严肃、崇高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尺,这样的左翼归训,张爱玲是不会接受的。不过,不接受也不至于决绝到非“腰斩”不可的程度。因为她自己也不满意《连环套》。1976年,《连环套》如同“出土文物”被重新刊出时,张爱玲坦言:“《幼师文艺》寄《连环套》清样来让我自己校一次,三十年不见,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张看〉自序》)

柯灵说:“《连环套》的中断有别的因素,并非这样斩钉截铁(指因为傅雷的批评所致――引者),我是当事人,可惜当时的细节已在记忆中消失,说不清楚了。”(《遥寄张爱玲》)

柯灵“说不清楚”(或“不想说清楚”?)的事,近年有人去专门考索,认为“腰斩”的原因主要在一千元稿费。平襟亚写了《记某女作家的一千元灰钿》,说张爱玲写《连环套》时,多拿《万象》一千元而不供稿。张爱玲则说事实并非如此,写了《不得不说的废话》加以申辩。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我希望‘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这样说。故事也的确没完。当年,张爱玲与平襟亚不欢而散,与《万象》不再交往。想不到,今日据称独家获得张爱玲授权、大量出版张爱玲著作的台湾皇冠出版社,其老板竟是平襟亚的侄子平鑫涛。

时移世变,前尘往事中平添一分人生朝露的况味。

责编:赵 东

《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打造,堪称“辅导员培训最佳教材”“辅导员百科全书”――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主 编:高治军

大32开,28万字,定价30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问题处理技巧。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共分十个部分,即思想政治教育篇、班级建设篇、贫困生资助篇、入学教育篇、人际关系篇、宿舍生活篇、恋爱引导篇、心理健康篇、突发事件篇、就业指导篇。

领导专家真情推介

好创意从来都不会凭空产生,需要积累、需要思考,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本书所选的100篇鲜活的案例中,有很多创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值得广大辅导员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杨振斌

本书对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具有开创意义;对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借鉴意义;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推动意义。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原副书记 田建国

这些案例都是我们“老”辅导员多年实践中的“得意之作”,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新入职的辅导员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冯圣兵

一个好的辅导员跟一个好的指挥员一样,一定是从实战中积累和历练而来。本书是“战斗”在一线的100名辅导员联合送上的一份宝贵的“战况报告”。

――“辅导员之家”论坛资深版主 豆 豆

欢迎各高校集中为辅导员配发,也欢迎辅导员个人购买。

发行联系人:《河南教育》高校版 赵东 电话 0371-66370621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晨读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