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超限超载分析及治理建议

时间:2022-06-15 11:40:13

公路运输超限超载分析及治理建议

摘要:文章针对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性、易反复性,总结我国治超历史,并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治理建议

关键词: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建议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公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然而一些运输户受利益驱动,伺机超限超载运输。货车超限运输对公路的危害最大,设计在20年寿命的公路,通常不到4年就要重新翻修,据统计,在道路交通事故中80%以上由货运车辆超限引起。超限超载运输被称为“公路杀手”和“事故元凶”[1],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治超法律、法规,各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超措施,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超限超载具有易反复性,例如今年2月10日、15日宁夏、河南发生因超限超载运输致使桥毁人亡的惨剧,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治超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治超工作坚持不懈抓下去。

一、我国治超历史

1997年7月,《公路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公路、公路桥梁上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治理超限超载首获法律保障,治超工作随即在各省展开。在此基础上,2000年4月1日,由交通部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各地根据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了相应的实施办法。2004年6月全国七部委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国各地进入集中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阶段。2007年11月26日,交通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国治超工作,华北五省打响了新一轮联合治超战役。2011年7月1日施行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把建立超限治理长效机制作为重点,突出了综合治理,并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源头监管责任与义务。在法律的保障下,全国治超工作成效显著。公路货运超限超载率已经控制在3‰以内。

二、治超现状

以山西省为例,一是普遍性、严重超限超载得到有效控制,从2007年12月启动“无缝隙、拉网式”治超至今五年多,先后制定《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意见》,《山西省道路货运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暂行办法》《山西省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规定,对工作流程、治超职责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源头治超责任,与处罚标准。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山西省公路条例》,再次对超限运输管理作了详细规定,领导的重视,政策措施的完善,治超成效逐渐显现:与2007年相比,全省公路货运超载率由治超前干线公路超限超载率11%,高速公路8%下降到目前0.2%以下,高速公路、长途运输超载现象基本杜绝,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全省没有因超载发生一起桥梁坍塌事故。运输户“不超不赚钱”的思想开始改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五年来,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和运输大省,山西由一个超载大省变成了全国学习的榜样,极大地改善了山西的对外形象。二是是巩固治超成果难度加大,虽然长途超限超载车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对地方短途运输户来说,在利益的驱使下,仍存在侥幸心里和地方保护主义,他们摸索执法规律、寻找执法漏洞,与执法人员玩捉迷藏,采取昼伏夜出,找车托、找关系,绕道、聚众堵路,闯卡、制造车辆故障等办法逃避检测;治超工作也时刻考验着一线治超人员的忍耐性,稍有松懈便会反弹。

三、下一阶段治超建议

治超工作应由集中治理向长效治理过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路面管控以固定检测与流动稽查相结合

以站点为依托,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和流动稽查力度,扩大范围,特别是对无固定检测点路段、重要道口、在建工地,增加巡查频次,对绕道、闯卡和短途超限超载车辆的重点打击。农村公路的治理非法超限载车辆,由管理主体在重要路口和公路路网入口处,设置警示标志。

(二)治超站点建设工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

积极创造较为人性化的执法环境,集交通、公路、交警、公安、煤运、林业等执法部门人员与一体,把治超站点提升为一个综合性公路检查站,满足未来综合执法需要。优化治超点的工作设施和工作条件,落实好治超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从而调节工作情绪,增强工作激情。

(三)创新理念 推动治超科技信息化建设

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加强对货源地和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的监督管理,通过派驻、巡查,把治超法律进驻到企业,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让其明确治超责任与义务,从而规范经营。积极构建治超监控网络。一是要建立源头治超信息管理平台,货源企业装载视频监控系统,运管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对货运源头全方位实时监管,二是使用不停车快速检测系统,通过电脑识别车牌号,车轴载重量及有无超载等信息,避免人工开具磅单速度缓慢的弊端,提高车辆放行速度,最大限度减少因治超引发的交通拥堵现象。

(四)加强治超队伍建设

要完善执法、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法人员教育管理,加强执法人员政策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和标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为超限超载运输充当车托、保护伞的违法违纪人员。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公路超限运输的危害[J].中国公路,2002(15).

[2]山西:五年治超不平凡[J].中国交通报,2013年02月04日.

作者简介:陈丽艳(1969-),女,山西文水县人,本科学历,法律专业,从事公路、交通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安吉二手车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财政执法与网络经济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