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及运用

时间:2022-06-15 11:36:10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及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职业教育语文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情境教学是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或几种场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把课文中含蓄的或简略的内容详尽地表达出来,挖掘作者深藏在字、词、句、段中的真情实感。准确把握这一方式,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可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以情感感动学生,以情境感染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文学性,创新教学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备课,吃透教材,使之“烂熟于心”,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才不会照搬教学参考书,才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鲜活的教学语言。

一、 情境设计可以从一个字开始

如我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时,就问学生“紧”字为什么用得非常好?接着,我就和他们一起分析:显然,这一个“紧”字既有雪片大的意思,也有速度快的含义。此时,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景象,除了白,便什么也没有了。我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联想下雪的情境,从而印证“紧”字的妙处。有个学生联想得非常巧妙:“雪片像赶集似的,前追后赶,生怕自己落在后面。”还有的学生用诗来形容:“燕山雪花大如席”。

二、情境设计可以从词出发

以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课,如能抓住“空中”这关键一词进行分析,就会比较容易地突破难点。因为文中所讲小屋处山巅,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脱离了社会世俗。文章里作者对小屋及其周围环境又采用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因此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这一课,抓住了“空中”就抓住了一切。

三、设计情境也可以从一个句子出发

例如《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歌声似的。”这句话,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情境:作者有如身在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看着远处微弱的灯火,近处伸手可触的星星,感到心旷神怡、悠闲自在。此时,耳边忽然传来了一曲歌声,歌声是那样动听,但又是断断续续、捉摸不定、似有若无,仔细听来,好像没有声音,可刚一放松,便又听到了歌声。作者于是不再追究,而是尽情享受难得的人间仙境。

又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如梦令》。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四、最适宜设计情境的应该

是段

一段文字内容明白清楚,形象比较鲜明,学生能较容易地展开联想。当然,想象的合理与否,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比如的《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的画面,第一比较多,第二比较鲜明,所以必须有承上启下的连接词,其次画面必须描绘得栩栩如生。于是,我这样示范:

放眼望去,周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皇帝庙乡都是山,山上是重重叠叠、密密匝匝皇帝庙乡枫树林,经霜后的枫树林,一片火红,红得那么亮丽、那么鲜艳,仿佛人工染成,让人怦然心动,所有的山都像披上了一件美丽的红外衣。近看,浩浩荡荡的像要溢到岸上的湘江水,碧绿透明,清澈见底,而水面上又是一派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热闹非凡的场面。抬头看雄鹰迅猛有力地拍打着矫健的翅膀,在高空之上一展自己的风姿,低头瞧,鱼儿在水中自如轻快、自得其乐,游得那么潇洒、那么飘逸,好像在向人们展示自己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是一派多么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景象啊!

叙述过程中,我的语调欢快、高昂,学生的表情也相当兴奋,大家都沉浸在这一片和谐、愉快的氛围之中。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欢快的、凄凉的、悠闲的、悲哀的、高昂的、低沉的等种种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设计和运用情境教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注意基本功的修炼。平时多读书看报,积累材料,注意语言。这样讲课时,表达起来就会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第二,要准确领会课文内容,认真分析课文,不能对课文一知半解、糊里糊涂,才能分析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来。

第三,运用情境注意紧密联系课文,不能和课文内容脱节。

第四,讲课时要全神贯注,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至关重要的。感情不能公式化,只有老师心中真情常驻,才能对学生有所感染,才能点点滴滴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河南省临颍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教”由“文”定,随“文”而“教”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形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