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工作在干部任用中的推广应用

时间:2022-06-15 09:59:08

干部考察工作在干部任用中的推广应用

摘 要:党委和组织部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来规范干部考察工作,促进了干部考察质量的提高。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考察结果和使用效果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造成干部考察“失真”问题的发生,影响了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形象,因此,分析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干部“货真价实”。

关键词:干部考察;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010-02

一、干部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偏差

在考察标准的掌握上重才轻德。认为“德”是“软件”,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考察中难以把握,从而不自觉地把“德”放在从属、次要的地位,甚至认为一个人只要没有明显的违法乱纪行为,考察不考察“德”无所谓,只要才能突出,就可以以才补德,重才轻德的结果,导致个别有才无德的干部占据了领导岗位,影响了党的形象。在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上重优点轻缺点。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干部,但在实际考察中往往是反映优点多,反映缺点少,把缺点评语化、概念化、公式化,在表现手法上或一言以蔽之、简单概括,或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或空洞无物、千人一面,难以真实地反映干部的个性和本质特征。重优点轻缺点,导致组织上对干部难以全面了解,甚至出现用人失误。在实绩的衡量上重实绩轻潜绩。一方面,对人突出考显绩,主要看工作结果怎么样,忽视了对工作过程中的考核,如考核经济指标仅仅看数据,而对指标的取得是否以牺牲环境或长远利益为代价,就不管不问。另一方面,对事突出考当前,主要看现在怎么样,而不管过去的基础以及对将来的影响如何,不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判断问题。重显绩轻潜绩的结果,必须导致一些干部的短期行为,促其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盆景工程”,甚至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致使民怨沸腾。在考察的时空上重“八小时之内”轻“八小时之外”。考察过程中仅把目光盯在“工作圈内”,单纯地看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而对“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的表现却不闻不问,忽视了对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生活作风、家庭状况、社会形象等方面的考察,导致一些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倾斜,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最终走上腐化堕落之路。

二、造成考察“失真”的主要原因

方法简单原始,考察不深不透。现阶段,考察主要采取民主测评和座谈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就民主测评而言,一些被考察对象为了达到被提拔的目的,在得知要进行考察时,采取小恩小惠、个别打招呼等手段,暗中拉票,而有些人则放弃党性原则和做人准则,在民主推荐时,投感情票、附和票。就座谈会而言,谈话范围窄,一般只征求被考察对象“工作圈”内同志的意见,很少找被考察对象“生活圈”、“社交圈”里同志了解情况。即使找人座谈,也往往听不到真实反映。有的谈话人出于各种考虑,谈成绩多,讲问题少,说面上的事情多,对敏感问题则避而不谈,因此,考察组很难通过座谈了解到深层次,实质性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考察走过场。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不严格按《条例》办事,在被考察对象的产生、考察中,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该征求的意见没征求,该集体研究的搞个人说了算,使干部考察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考察组成员认为被考察对象都是经过民主推荐,下级党委(党组)集体研究确定的,考核不过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因而态度不积极,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投票随大流,座谈唱赞歌,以求皆大欢喜。鉴别能力不强,造成识人不准。考察组成员大多是从各单位(部门)临时抽调的,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干部考核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及手段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致使识人不准;有些考察组成员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于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难辨真伪,尤其是在班子内部矛盾集中、意见分歧较大时,更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些考察人员过分依赖被考察单位主要领导的评价,甚至考察材料就是按照主要领导的意图写成的;还有些考察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浮漂,敷衍了事,只看表面,不看实质,调查了解情况不深不透,甚至被假象新迷惑,导致一些“歪才”、“庸力”被提拔交流。

三、提高考察质量的有效途径

健全考察机制。一是建立高素质的考察队伍。从长远看,干部考察工作人员必须逐步实行资格认证,走专业化的道路,在现有的条件下,考察人员的组成,要坚持以组工干部为主体。要进一步改善考察组的人员结构,既要有党务专干,也要有经济、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同时,要加强对考察组成员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真正实行干部推荐、考察责任制。要用制度来规范干部考察工作,实行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谈话谁负责、谁评价谁负责制度。对推荐不按规定程序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推荐的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对考察者敷衍了事、隐患事实、不能考准实绩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谈话者回避问题或有攻击诽谤行为的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提供虚假数据和评价结果的部门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真正做到推荐者不敢乱“推”,谈话者不敢乱“谈”,职能部门不敢乱“评”,考察者不敢乱“判”。丰富考察内容。一是加大对“德”的考察力度。要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行、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通过关键时刻和平时政治表现的深刻了解,考准干部的真正品行。二是增加领导干部个性特征内容的考察分量。要考察领导干部性格、脾气、爱好,尤其是对一把手和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要注意把他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方面的情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三是有关被考察对象缺点错误的内容应当进一步充实。对被考察对象的缺点错误要点到明处、点到实处、点在要害处,有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查证落实。四是补充被考察对象的历史表现。干部考察要注意增加历史情况,尤其是刚转换岗位的领导干部,更要注意考察其在前一个领导岗位上的工作情况,以便对其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拓宽考察渠道。一是通过被考察对象的原上级领导,考察其综合素质。通过原上级领导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被考察对象的成长过程、综合表现,以及在同一层次干部比较中所处的位置等。二是通过干部原任职单位,考察其群众反映。领导干部调走后,原单位的群众反映情况无后顾之忧,通过他们考察原任领导干部,往往能够获得一些真实情况。三是通过干部的左邻右舍,考察其廉政情况。俗话说,家有黄金邻为秤,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廉政,左邻右舍最有发言权。四是通过八小时之外的表现,考察其道德修养。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内心不设防,语言和行为不加掩饰,因此,八小时以外的言谈举止、爱好、社交活动往往更真实、更直接地反映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等本质性问题。改进考察办法。一是改进民主测评办法。实行反测法,改正面评价为反面评价,如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可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正面测评内容改为测评这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二是分类考察。对于一把手的考察,应主要考察其工作思路,看其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善于用人;对于副职的考察,主要看其和一把手之间是否协调,分配的工作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等。三是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被考察对象。评价干部应通过现象看素质。对一时看不透、吃不准的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可扩大个别谈话、民主测评范围,进一步了解情况。同时,还可联系被考察对象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联系被考察对象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的表现,联系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的看法,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四是要准确把握实绩。要在定性考察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考察办法。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的成绩一起考核,一手硬、一手软,甚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不能认定为实绩突出;要把组织部门对平部德才情况的考察与审计、财税部门对干部的审计、财经监督等结合起来。对违反财经纪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不仅不能提拔,还应追究其责任。对可能涉及腐败和经济犯罪问题的线索,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应移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提高考察效率。一是明确考察重点。要将新进班子成员、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干部,一个时期内班子建设有突出问题和不称职的干部,需要重点掌握的好班子和优秀干部,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中心工作中涉及到的干部列入重点对象,进行重点考察。二是建立领导干部情况信息中心。对新闻媒体的报道、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及领导干部重大活动的表现等情况进行收集、剪辑,逐单位逐人建立领导干部情况信息库,为干部考察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是要紧紧围绕党、政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各单位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逐条逐项考察认定,增强考察的针对性。四是注意运用各方面的考察成果。要把上级领导同志视察,检查的评价和看法,相关职能部门的考评结果,重大竞赛,检查评比的结果,执法执纪部门的意见,党政年度目标考评结果,涉及领导干部的案件审理结果,群众来信来访等,作为考察的依据,并与考察情况互相印证,以进一步提高考察效率。

作者简介:张新周(1964― ),男,汉族,河南浚县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现任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永锦能源云盖山煤矿一矿党总支书记兼副矿长。

上一篇:理清思路抓重点与时俱进讲成效 下一篇: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