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妇产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时间:2022-06-15 08:23:28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妇产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研究

【摘 要】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等原因外,术后缺少活动是本病的一个诱发因素。术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血形成,提高治愈率所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麻木等,重者可致急性肺栓塞(PE)从而导致死亡或造成血栓后遗症,因此预防重于治疗。据报道[1],国外骨科、妇科、产科患者手术后合并 LEDVT 位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前三位,外科手术后 LEDVT 发生率为 30%~35%,而恶性肿瘤术后发生率则更高。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 DVT 的发生率为 1.49%,高于其他妇科手术患者的 0.47%[2]。因此,研究和发现和有效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近文献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分析

经典的 Virchow 理论认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是 LEDVT 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启动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3]。而妇产科手术患者正是这三大要素高发的人群。

1.1盆腔内静脉丰富,术中容易损伤,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形成凝血块。血栓形成后,向近侧扩展和向远侧繁衍继发血栓,逐渐与血管壁粘连,激发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炎症反应,然后停止扩展、繁衍,并发生纤维形成性机化[4]。

1.2麻醉后肌肉松弛、卧床导致血液回流缓慢。

1.3 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清洁肠道、术中出血等原因,造成体内脱水,导致血液相对浓缩,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1.4妊娠期机体内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浓度明显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盆腔血管扩张均导致血流缓慢,因此,孕妇 DVT 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时间长,子宫对盆腔及静脉压迫时间延长引起血液淤滞。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 DVT 的发生率为 1.49%,高于其他妇科手术患者的 0.47%[5]。

1.5妇科腹腔镜手术因为使用气腹,增加了腹内压,使腔静脉受压,下腔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回流瘀滞; 气腹时使用CO2可产生高碳酸血症,也可使血黏度增加,血液流速减慢[6]。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后 DVT 发生率增加[7]。

1.6妇产科手术常采用平卧位及膀胱截石位,双下肢长时间限制活动以及静脉受压,不利于下肢的静脉回流,增加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率。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也进一步加重了血液瘀滞。

1.7 疼痛可使血管痉挛,影响血流速度;使患者依赖于床上,不敢早期下床活动,使腹腔胀气,腹内压升高,不利于下肢静脉回流[6]。

1.8肿瘤、高龄、肥胖、长期服用避孕药、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手术后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情况,多传递有利的手术信息, 并认真做好术后宣教、并发症预防和指导,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说明和解释,如:全身麻醉后可能会出现恶心、术后疼痛、出血、预防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等,增加患者对术后康复知识的认识,让她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减少焦虑, 树立康复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护理。平时给患者足够的体贴和关心,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倾听她的想法,及时发现她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和安慰,再根据术后不同的时期给予适当的指导。

2.2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2.2.1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双下肢,即手术回房后即可每1-2小时做双下肢屈伸运动3-5分钟,屈伸膝关节及踝关节,如双下肢未恢复知觉者,由他人被动做双下肢屈伸运动,并双下肢远端向进端按摩双下肢, 被动按摩对肢体深部肌肉、血管、淋巴。病情允许者鼓励和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2.3.2待术后患者双下肢恢复知觉后,即可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双下肢,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根据患者术后情况适时停止治疗。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3.3观察患者双下肢尤其是小腿部有无疼痛、肿胀、麻木、腓肠肌压痛等情况,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的工作原理

我科使用龙之杰LGT-2200S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利用“动静脉泵”机理和“IPC”抗栓机理。

3.1“动静脉泵”机理即采用多腔体充气气囊依次进行波浪式充气、膨胀、放气,具有方向性、渐进性、累积的“挤出作用”,促进淤积的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加强动脉洪流,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稀释疼痛及炎症因子,促进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消除消肿,促进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周围血管功能的疗效。

3.2 周期性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缩写为IPC)是一种序贯在足底或小腿加压的装置。IPC预防DVT有2种机制:

3.2.1.通过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产生博动性的血流通过远端肢体的深静脉系统,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 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

3.2.2能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减少了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使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活性增加。

4 效果观察

4.1单纯的人工被动按摩对肢体深部肌肉、血管、淋巴加压面积不匀称,加压部位、深度、力度不够,加压面积不匀称、不能使血流增快,而且随意性强,给患者按摩的人员层次不同,按摩效率也不同,更时间长短不确定,给患者按摩的人员不同,按摩力度也不同,不能因人而异调整预防方案[9]。

4.2我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600例手术病人术后均使用本研究中介绍的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

4.3秀丽[10]选择了15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唐素春等[11]选择住院剖宫产产妇300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尤其建议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代替人工按摩,安全无噪声,简单方便,病人感觉较为舒适,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DVT的预防,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应用进程 Urbankova 等[12]研究发现,IPC 预防 DVT 与不预防的相比较,降低了 60.0% 的 DVT 发生率。

综上所述,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预防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并且治疗仪使用安全、无创伤、无疼痛、患者舒适、设备操作简单、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翟建军,郑桂香,任海颍,等.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和康复[J].中国医刊,2008,43(2):37-40.

[2] 秀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6):440-441.

[3] 王国利.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7):2633-2636.

[4] Karpiouk AB,Aglyamov SR,Mallidi S,et bined ultrasound and photoacoustic imaging to detect and stage deep vein thrombosis:phantom and ex vivo studies[J].J Biomed Opt,2008,13( 5) : 054061.

[5] 秀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6):440-441.

[6]王启波.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 25 ( 4 ):652-653.

[7] 郭科军,薛晖.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 5) : 335 -337.

[9] 顾芬.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10] 秀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6):440-441.

[11] 唐素春,姜燕,王正梅.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护理研究,2012.26(11):318-319.

[12] Urbankova J,Quiroz R,Kucher N.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prevention.A meta analysis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J].Thromb Hamst,2005,94(6):118l-1l85.

上一篇:下颌全口磁性固位种植覆盖义齿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