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6-15 01:17:57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非智力因素

在中学素质教育的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和智力因素的前提和保障,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一、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学生的智力发育程度是相同的,有的并非低能,它们同优秀学生差别较大的是非智力因素,是“能力未被开发的人”,这种差距是一种智力的误区。在农村的初级中学,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现象大面积的存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把部分中学生培养成“高级机器人”,老师的教学也是以“中考”和“高考”作为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文科”背诗词,“理科”套公式。课堂几乎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累,学生苦,家长怨,培养的结果大部分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据国际管理开发研究所评估:我国教育体制满足国家经济竞争力程度在46个对比国家中排名第40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学生平均成绩在50个州中排名倒数,但是该州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开发非智力因素,该州的科技人员的发明和专利总数占美国第一位。这充分证明,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事在必行。

二、教师应认清目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学生的素质并不低,但知识面窄,缺乏实践能力,创造表达能力相对差,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开发。教师一方面担负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应提高自身素质。第一,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第二,追踪学科的最新动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获取新知识而完善自我。第三,大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把素质教育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落实到英语教学中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

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学习无用论”的思潮有所抬头,部分学生抱着“升学无望混文凭”的思想,自暴自弃,失去兴趣的信心。自尊自信是成功的奠基石,因此,必须使他们树立信心、自强的良性心理。第一,联系历史,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和掌握英语的重要性。第二,克服学生自卑,利用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第三,通过讲述一些学生比较好奇,易接受的故事或笑话,达到轻松掌握。

2、采用多种形式和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首先,精心备课。首先,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讲起来要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其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第三,精讲多练在得到启发式教学的帮助时,课上要少而精。尽可能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思考而达到消化。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利用录音机训练听读能力,利用挂图简笔画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在力。

4、开展谈话课和讨论课

完成一单元教学后,要求学生先复习,记下疑难问题。讨论时可以书面或口头向老师提出来,教师分析后采取补救措施。

5、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堂课

举办“学英语兴趣小组”,进行多种形式的讲座,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海外文摘,开拓视野,增长见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克服思维定势,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谓“思维空间”,就是学生按照一种固定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家庭教育少,好像老师讲过的就懂,没提到的就不懂,何谈超水平发挥?因此,应让学生克服这种定势思维,开拓视野。首先,在教学中多设悬念,多采用竞争机制;其次,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力,有主观能动性,看问题的方式不同,通过议论,得出正确结论。

我们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人知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和兴趣。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又渴望走向成熟,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内容上说,教师要准确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又要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总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一方面,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古人云:“教人者自教,正人先正己”,具备各种知识技能和现代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潜能。这样,一定能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兴国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几何 下一篇:政治新课堂,让学生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