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9-12 01:38:26

刍议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没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充满爱心,让真情打动学生,让爱心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每时每刻都充满阳光。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它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本质涵盖了对人性的培养,而情感是人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情感的人性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非常可怕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而美好的人性。

2、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纯粹的思想教育,不仅枯燥无味,让人生厌,而且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必须加强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只有先弄清楚学生为什么犯错误,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进而防止他们再犯类似的错误。

3、它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是深入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老师只有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真诚主动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当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时,他们才会在情感上进行自我鞭策,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育情感必须是科学的情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感。对于师生情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必须正确看待。只有这样,教师对情感问题的处理才会沉着冷静,才不会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

2、真诚性原则。真诚是人类交往的基础,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必须以真诚示人,以真诚换真诚,以心换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真诚相待。这是解决情感问题的关键原则。

3、尊重信任、公平对待原则。人人都渴望受人尊重,得到别人的信任,获得公平的待遇;学生也是这样,尤其是后进生。因为他们在成绩上不如他人,有时还在班上调皮捣蛋,作为教师,应充分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必要时还给予帮助,让他们在温暖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

1、创设生动情境,激情入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情感人,起到动情明理的作用,就应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产生兴趣,充满情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激发,从而在特定的教学环境里引起思考和联想。

2、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唯有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1)要热爱、尊重学生,以自己敬业爱生之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学生有不同见解,要积极引导,用热情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学生互动游戏、打打球,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这样能使师生情感在亲切、融洽、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融,使学生爱教师所教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2)教师应有快乐、积极的情绪。教育家赞可夫说:“ 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给学生。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默契融合。

3、做到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4、批改作业要倾入情感教育

学生作业情况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加上一些简短而有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简明评价。如“好”、“有进步”等;又如做错的地方不打叉,答错了打个问号等;若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则在课堂上提出表扬。课外辅导主动找学生面批作业,交流知识、感受。通过这些方法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加强社会实践,做到以行育情

实践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都得到了增强,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感。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良好的情感转化为正确的行动,真正做到情行统一。教师要主动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给学生创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引导学生分清美丑善恶。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潜移默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到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大课堂接受锻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

上一篇: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下一篇: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