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电影的传播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

时间:2022-06-15 12:52:47

论网络电影的传播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

[摘 要] 网络电影浏览是今天大学生娱乐的一种主要渠道,但是,网络电影因为其数量的丰富性、观看的便捷性及内容的复杂性,使得一部分意志薄弱者沉溺于网络上的不良电影,严重地危害了他们的心理甚至身体健康。为此,如何教会大学生在网络电影欣赏的同时,自觉地抵制垃圾及的诱惑,树立正确的网络电影文化价值观,自觉地追求人文经典电影的审美情趣和铸造自己正常、健康与美好的心灵,提高自身的文化与道德素质,对大学生与网络电影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电影;审美教育;价值判断

おピ诖笾诖媒时代,网络电影非常发达,无论是国产及海外电影,网络下载异常便捷,在这一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大学生以网络下载的方式观看各类电影已十分普遍。而各个电影网站雨后春笋般兴起,相互竞争,促进了网络电影的繁荣兴盛。正是由于优质、清晰、免费、丰富的网络电影,培养了无数的在校大学生网络电影迷,他们沉浸于网络电影的新鲜、刺激和快乐,通过网络电影让自己得到了暂时性的精神满足和人生乐趣。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处于形成阶段,是否能够甄别影视珍品和网络垃圾,自觉抵制网络电影中的毒素很令人担忧。为此,必须重视网络电影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ヒ弧⑼络电影的传播

ス赜凇巴络电影”的概念,有着不同的阐释,有人认为“网络电影”只能是那些专门为了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而制作的电影短片,时间不超过5分钟。声称第一部网络电影的是台湾网络短片《175度色盲》,而内地第一部网络电影认为是《天使的翅膀》,这两部“网络电影”都是2000年开始制作的。“网络电影”强调其特性是观者的参与性、自主性、个体性和匿名性,凸显了网络的游戏意义和自我个性的伸张。但是,有相当的论者认为,不能将网络电影僵化地认为只能是为网络游戏而制作的电影,网络仅仅是一种传播渠道,任何电影如果通过网络传播,依然属于网络电影。

ノ蘼勰闹中问降耐络电影,其核心都是以互联网作为播放途径实现电影的审美表现和价值传播。网络电影是伴随互联网而产生的,而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的重要传媒形态,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观看网络电影则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电影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网络为终端播放目的的原创性网络电影,按照网络元素要求、契合网民爱好和个性心理,融入时代流行元素,运用网络语言,使影片独具网络娱乐性和互动性,如草根网络喜剧电影《我们没有隐私》和异常火爆的《赳客古装》。网络原创性电影还包括网络山寨电影、网络DV上传视频。网络电影另一方面是指从网络上下载的那些以影院发行为目的的艺术电影,这是网络电影的主体部分。由于现代新媒介的及时性、广泛性、自由性和互动性,涌现出了众多专业电影播放网站,将中外各都汇聚于网,网民可以随意浏览。无论是网络上的原创、山寨还是经典文艺电影,“网络播放”虽然视觉冲击效果没有影院放映宏大磅礴,但网络电影的刺激性、随意性、自由性、丰富性及互动性是传统电影院难以比拟的。正是由于网络电影“后现代”娱乐特征,社会才需要对网络电影传播进行规范和引导,否则,网络电影带来的奇观有可能成为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道德滑坡甚至堕落的驱动元素。

ザ、网络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

ジ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电影观赏是非常支持的。从我们发送的560份问卷调查样品研究中可以看出,928%的大学生都曾至少观赏过一部网络电影,725%的大学生观看了至少5部电影以上,674%的同学经常通过网络下载欣赏电影。从电影内容上看,915%的学生选择观赏国外电影,其别是以韩国、日本和欧美电影为主。关于是否观赏过低俗网络影片,居然有723%的学生回答曾经看过至少一部以上的“情”。问及网络电影对学生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网络电影是一种消遣和娱乐,没有特别的思想影响;对于网络电影特别是一些原创的山寨电影、搞笑视频和网络上传播的低俗影片,出乎意料的是857%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和接受。相反,对于国内的一些民族经典文艺片,主动通过网络欣赏的同学只占358%。从我们对学生观赏网络电影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浏览各种网络电影,偏重于以娱乐为主的西方电影和日、韩为主的符合时尚潮流与个性心理的电影;大学生对及各种低俗电影并不避讳;对传统的中国文艺经典电影兴趣不大;对网络电影与素质教育、道德提升和自我审美水平熏陶并不肯定。

ツ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对电影情趣选择出现如此大的困惑呢?

ナ紫,电影文化的主导潮流值得反思。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主旋律艺术文化放在首要地位。但是,文艺工作者在主旋律文化艺术处理与理解上比较僵化,都呈现出几十年不变的“烽烟滚滚唱英雄”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格调与固定模式。今天是一个多元思潮的社会,电影文化的表现也应该是多元的,而我们90%的投入都在拍摄模式僵化的主旋律影片,一看电影开头就知道电影的结尾,缺少电影本身的艺术元素。同学们对那些传统的中国特色的战争片、英雄片如《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焦裕禄》《孔繁森》等,从小学到高中已经在电影院、电影频道观看了数遍,早已出现了一些“审美疲乏”。现在任何一部主旋律影片刚刚出世,如果不是单位集体组织或者正值节假日档期,是很难得到观众的,特别是很难得到当代十分挑剔的大学生观众认可。即使是主旋律的电影,我们拍摄的时候为什么不忠实历史的原貌或者让电影更多一些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人类视野的政治眼光、或者以人性作为表现手段而征服观众呢?同样是主旋律的爱国片,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和韩国的《太极旗飘扬》,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我们的主旋律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有板有眼”?

テ浯,整个社会的艺术审美孽变。当代大学生不选择艺术民族文化“经典”,而追逐精神刺激、感官刺激、新奇娱乐的影片,因为整个社会精神状态都处于一种喧嚣、复杂、刺激、享受、缺少理想、精神迷茫、情感滥泄的“快餐”消费时代,审美追求和艺术精神早已扭曲变异。大学校园不是圣地,大学生的审美倾向是受时代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一直是在中国“市场化”经济全面蔓延时代成长的,对金钱、物质、消费、刺激、游戏、享乐从小都予以接受和经历,他们的真实思想深处不可能是随时紧跟“主旋律”的节拍,他们有自己独特个性、独特的审美选择和独特的艺术理想。但是,在这些“独特”之后,的确存在着对民族经典的抛却与对平庸甚至垃圾的追捧。因此,我们必须对整个时代的审美精神和追求的畸变予以重视。

ビ纱斯壑,虽然大学生已经接受高等教育,开始处于青春的成熟阶段,但其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并不十分成熟,以“自我娱乐”为中心,热衷于具有感官刺激和精神亢奋;对低俗、荒诞、游戏、怪异、情比较青睐,而对传统的民族经典却以一种先验的“拒斥”心理对待。诚然,大学生对待电影的文化态度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心灵反映,也是当下社会心理的反映。大学生朝气蓬勃、个性活跃、喜欢新奇、追求刺激是由他们的年龄及本能特征所决定的,在网络上通过游戏或者各种电影寻求精神满足和精神减压,得到暂时的娱乐。但是,如果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崇拜国外电影,而忽视国内经典,对包括国内外都予以的禁片甚至不堪入目的片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欣赏的态度,那么,大学生的电影文化选择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至少是在文化态度上过分染上一种“后殖民文化心理”和“后现代”的放纵色彩。大学生毕竟是学生,对于网络电影应该有一种理性、清晰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趋向,至少在对网络电影的欣赏上,不能让、游戏、荒诞和庸俗完全占据了自己的心灵,在无形中逐渐让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精神甚至道德约束一步步放松,让一些不良的网络电影不知不觉地侵蚀自己的灵魂,而最终成为道德、精神甚至生命的溃败者。

ト、正确的网络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建构

ネ络电影作为文化艺术表现之一,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如何表现文化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复杂喧嚣的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不至于湮没自己文化品行和特质,如何确立一种共同信守的网络电影文化价值秩序,这需要建构正确的网络电影文化价值观。

ナ紫,大学生应该树立网络主旋律电影文化观念。“主旋律”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精神,包含传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及奉献精神。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功能,还有启智和教育功能。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精神追求和文化旋律,其艺术作品都竭力去表现这种精神。即使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也同样充斥了美国式的英雄崇拜和个人主义精神。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有别于商业片,娱乐电影追求的是商业价值,而“主旋律”电影注重的是宣传效果,保持了电影叙事文本和历史文本价值的一致性,唤起对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民族记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及当下发展曲折道路的演绎和探索。网络上的电影网站有着大量的免费“红色经典”影片,作为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主旋律电影获得教育。

テ浯,正确对待我国民族文化电影的经典。网络电影只是传播渠道的变化,而民族文化经典电影的文化精神内涵却永远不会改变。虽然我国电影发展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但却有着无数蕴涵中华民族个性、精神及反映中华民族美好人性的优秀经典影片。作为大学生,应该自觉去接受民族文化经典电影的熏陶,除了对好莱坞大片的赏析外,应该培养对自己民族文化电影的浓烈兴趣。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仁爱、宽容、坚忍、爱国、孝悌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元素和基本理念,是衡量与判断事物的终极文化标准,其中包括历史(是非)观、道德(善恶)观、社会(正邪)观、伦理(荣辱)观、审美(美丑)观等。具有本土意识的优秀电影,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获得了数代观众的心灵共鸣。如民族文化经典电影《早春二月》《小城春秋》《舞台姐妹》《刘三姐》《天仙配》《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等。

サ谌,自觉抵制低俗影片和网络垃圾。网络电影的网络传播特征的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及时性、个人化与超文本等特征,使得网络电影良莠不齐,杂色纷呈。大学生要自觉抵制那些伤害民族感情、破坏国家形象、亵渎人类道德、传播种族屠杀和歧视的违背人类伦理的网络电影;对那些暴力、变态、人格扭曲和裸的展示低俗电影应该主动予以唾弃,而不以猎奇的心理去观赏和模仿。虽然有些是属于艺术片范围之内的电影,如《索多玛120天》,这部片子曾在意大利本国就遭到禁演,虽然被划定文艺片范畴,作为非专业性研究,依然不要因好奇而去下载观赏。

サ谒摹⑼ü观赏网络影像丰富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网络是开放的,在很多网站有不少益智的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及道德知识讲座,鼓励大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这些学术性的讲座,以此陶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人文知识教养和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非常优秀的关于历史、地理、自然的文献纪录片,内容丰富,画面精彩,趣味盎然,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各地不同民族风情与文化特色,奇异的大自然及动物世界的变迁,通过这些网络纪录片的观赏,使大学生们更加珍惜今天社会的和平环境,更加珍惜自然生态环境和热爱人类优秀文化。

プ苤,网络电影与网络本身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审美愉悦,也可以带来心灵的毒素。当代大学生要正确地树立网络电影文化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电影的传播,以主旋律和具有儒家传统道德精神、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电影来丰富充实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

お[作者简介] 茹秀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及影视文学。

上一篇:《非诚勿扰》英文译名探析 下一篇:《功夫熊猫》港版配音翻译的草根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