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和语感的培养

时间:2022-06-15 12:41:31

摘 要:语感的培养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感;阅读;积累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其实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从这种迅速直接的感知看,语感是感性的;从它深刻领悟、把握言语的能力看,语感又是理性的。它“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直觉中潜伏积淀着逻辑理智基础,这样就可以在感性直

接关照里,同时了解到本质。”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语感不仅是对语言文学本身的感知、理解、接受,还应是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表述自己的思维的能力,即“感悟中暗含理性,直觉中积淀着思考”的能力。

二、怎么样才能培养语感

1.对老师的要求,老师要传染语感于学生

语言文字因学生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有的感受多,有的感受少。要从文字去感受代表事物的全部内容,这是不易做到的。老师自身也并不能全部感受任何一文学的内容。不过一个语文老师,对普通文字应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因此,一个教师的语感素质必然影响一群学生的语感素质。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互相传染,去培养语感。

2.要重视积累

语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1)积累具有相对完整语境的语段。

这种语段浓缩了许多言语和章法知识。特别是那些文理清晰、意蕴丰富、言辞斐然的语段是养成良好语感的基地。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以简洁、质朴、凝练、晓畅的语言和笔调,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由茅檐、小溪、青草、翁媪、三小儿组成的恬淡而清丽的乡村生活意境。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学生在诵读体悟的过程中,不仅神往于质朴而淡雅的田园生活,更惊叹于我国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与音韵美。这样的内容可整篇背下来,注意一点的是决不能断章孤立取语,不能只背个别的单个句子或名句俗语。事实证明,断章取义,割裂整体意义去背的东西不会长久于人心,这也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2)要积累生活体验。叶圣陶叮嘱人们,“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还说,只有“有过劳动的经验”的人,才能体味到“劳动后的疲倦确在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才会对“健康的疲倦”“拍手称赞”。他还一语破的地指出,这种人的“语感为什么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现行新课标中也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思考,其实也是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沐浴,在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来丰富语言经验,贮存活的语言。可是,现在的学生的生存空间狭小,生活内容贫乏,阅历不多,见识不广,这难以形成语感,老师应引导学生去观察人、物、景、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通过读书会、辩论会、演讲赛、办板报等,让学生走进创设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实践语感。

3.要在“反哺”中加深语感

“反哺”即把语感的贮存,通过写随笔、给情景造句、做作文等方式“吐”出来。这也是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表述自己的思维,加深语感的方法。写随笔,就是要将自己所思、所悟、所想、所得记叙下来,培养学生语言的良好习惯,帮助养成语感。给情景造句,也是近几年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题型,如果长期练习、反复练习,既能提高应试水平,又能培养语感,加深语感,可谓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就能提高的。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引导,通过有计划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方能使学生在老师传染中培养语感,在积累中实践语感,在朗读中体味语感,在反哺中加深语感。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太平小学)

上一篇:浅谈现代园林工程绿化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扭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