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学活力 张扬学生个性

时间:2022-06-15 08:10:14

激发教学活力 张扬学生个性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激发教学活力,张扬学生个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活力;个性;选择;创新

The stimulation teaching vigor makes widely known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Qiu Yanan Meng Xiuxiang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the teacher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the student is a main body, must make the good teaching progress, the stimulation teaching vigor, made widely known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We let the student choose suit our study goal, chooses the content which one like, the choice suits own study way, lets the student choose suits ways and so on own work to carry o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Key words】Vigor; Individuality; Choice; Innovation

“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充分发展既是自身的需要,又是符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的逻辑,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具有健康个性的公民。”[1]“个性是创新的策源地,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何谈创新。”[2]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多么的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呢?

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它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并力图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常以兴趣为转移。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3]所以,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单一的、静态的、封闭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整齐划一的。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其教学目标是全面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多种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发展。我试着把课时的目标分成基础性目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技能),发展性目标(据所学内容,迁移运用),提高性目标(比较创新)。基础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其余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这样就可以给全体学生创造多种尝试,发现、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就有了驱动力。

2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应试教育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这种呆板的过分强调共性的课程无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事倍功半。素质教育的学习内容则是较开放的、灵活的,可学统编教材,也可学地方教材,甚至可以使用校本教材。只要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个性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学习活动对他们而言,就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一种建构。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寻找自身个性发展材料的过程。如我在教古诗时,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接着选出自己喜欢的诗,把选择相同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思考、讨论,从而个性化的理解诗中内容,领会诗的含义,体会诗的结构、情感,最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评议。

像这种学生自由选择的内容还有很多,如读课文时,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来读;背诵课文时,除指定的必背内容外,其他的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些部分来背;课外阅读时,老师规划指点,具体内容也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

3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诗被动的、封闭的。这种重知识、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现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学习,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使是全班同学学习相同的内容,学生本人也可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阅读相同课文,学生就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喜欢默读的就默读;喜欢大声朗读的就大声读;喜欢小声读的就小点声读;喜欢同桌对读的就合作读等。再如学习一些课文时,也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有的用作画的方式学习;有的用“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学习;有的用“讲一讲、议一议”的方式学习;有些同学合作学习;有的个体探究;有的采访学习等。通过这种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潜能,使学生认识和情感不断的延展和升华,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4]

4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这种差异不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5]这种资源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就好比鱼儿找到了浩瀚的海洋,鸟儿找到了自由的天空,学生就比较喜欢主动参与。我们可以把《狐狸和乌鸦》、《陶罐和铁罐》、《只有一个地球》等这类文章让学生当导演,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喜欢美工的制道具,喜欢当演员的当演员;喜欢做剧务的做剧务;喜欢当编辑的当编辑……使学生人人有事做,个个乐呵呵,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我风采,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5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有一位校长曾意味深长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学生,就应有一千张课排表。”⑥我也要说:“有一千个学生,就应有一千种作业。”过去应试教育中,布置的作业全班一个样,这种做法把学生变成了“机器”,变成了从同一个模子里铸就的“标准件”。素质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能力差异,设计种种作业。对学习成绩已经很好的,可布置些智力题,让他们能吃饱;中等的学生可补充些巩固题,让他们吃好;接受能力差点的,让他们把最基础的学会,就可以了,因人而异,因人而导。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小舞台。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个性的学习者。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应当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由,迁就学生,放任自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参考文献

[1,2,5,6] 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选自《小学教育心理学》,200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4] 选自程明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载《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0期

上一篇:结合多媒体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利用校园广播开展推普活动的德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