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教育

时间:2022-09-27 08:51:15

浅议加强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教育

【摘要】德育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进行德育教育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学生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对抽象理论的接受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情、意这类能引起学生心理感知的过程就显得很关键了。在德育教育中要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磨炼学生品德意志,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德育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感知。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教育;道德;品质

Discusses shallowly strengthens in the student personal character forming process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u Zhidong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may say that is an eternal topic, the moral education must pass through in teacher’s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er carries on the moral education to understand student’s psychology, the target-oriented development education, can receive the quite good effect. The psychology tells us, student’s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is knows, the moral emotion, the moral will, the moral behavior four essential factor constitutions by the morals. The student along with the age change, they will accept to the abstract theory also along with it change, therefore, the sentiment, Italian this kind could cause the student psychology sensation process appears is very essential. Must enhance the student moral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to know that stimulates the student morals emotion, tempers the student personal character will, according to the program of instruction request, we may increase some moral education pedagogical activity suitably, strengthens in the student morals forming process the psychological sensation.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rals; Quality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进行德育教育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学生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对抽象理论的接受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情、意这类能引起学生心理感知的过程就显得很关键了。在德育教育中要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磨炼学生品德意志,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德育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心理感知。

心理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孩子们普遍不大敢于和愿意表现自己的长处。叫同学们说说自己的长处,大家都觉得难为情。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心理因素:首先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要求较高,因此,平时的评价负面的较多,造成了许多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心中形成了要谦虚的概念,把谦虚与表现自己的长处对立了起来。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我在德育教育中由此入手,激励孩子们去关心人,首先是关心母亲、祖母、父亲和祖父。我不是滔滔不绝地对少年讲述那些人所共知而又无人反对的政治概念,而是去和他谈那些使人十分激动、使人不能平静的想法……

将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美国当代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也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等七项美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一直在学校强调和实行直接道德教育的国家。如日本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直接施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就有道德课和特别活动时间两种形式。其中小学、初中的道德课是每学年35课时,特别活动时间每学年35-70课时不等;高中课程中道德教育纳入公民课,占公民课总课时的1/3。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修养;提高学生进行决策、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心理教育指引学生道德行为的正确方向。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了解到学生仿效老师行为的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言行,甚至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教师的道德标准也可能成为学生的道德量尺。

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做到身正为范,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不仅仅是在学生面前捡起掉在地上的废纸、垃圾中表现出来,也不单是在班级卫生大扫除中和学生一起努力打扫卫生表现出来,而是渗透在生活、学习、活动的点点滴滴中:学生们会从你忙碌的身影、期待的眼神中看到希望,得到鼓励,获得启发,进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斗志。因为他们从老师的言行中知道老师无怨无悔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我经常这样告诉学生:“不惧压力,努力拼搏,化压力为动力,你会发现自己是最棒的!”学生们从老师的行动中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自觉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了。 心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实践道德行为。道德的本质在于其实践性。学生道德成熟的标准不在于其道德知识与观念的多少,而在于其能否对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能否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现代德育注重个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从而将道德观念与个体自身已有的道德原则进行比较,接受合理的道德观念,放弃不合理的道德观念,并从中获得一种切身的心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的德育却过分强调灌输和塑造,其深层的理论根据在于:一是客体论,即将学生单纯地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只要接受教育者的塑造就可以了;二是灌输论,即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知识,道德的知识和观念只要灌输到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受教育者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个体的知识越多,成绩越高,其道德也就越好。这种德育的方式与方法把德育的内容课程化知识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其结果常常使学生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所学的道德知识在现实环境中行不通,使学生把社会复杂化,从而产生畏惧心理,焦虑程度高,易产生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二是学生缺乏心理体验,无法形成道德意志力,常抵挡不住诱惑,反而把一些违道德的行为当作时髦而接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由此可见,心理品质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更要求我们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切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乘数效应”,它对学校其他诸教育起着“酵母式”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和动力作用,激励和增效作用。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所有问题简单地看成是思想观念和政治觉悟问题,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反对一切问题德育化的倾向。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复杂。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要在正确区分问题性质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倾向,同时也要紧扣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开辟新领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加速发展。

上一篇:中职生顶岗实习受挫心理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用“四心”感化残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