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歌剧艺术之魂

时间:2022-06-14 04:26:26

中国原创歌剧艺术之魂

摘要:中国原创歌剧在创作特点上力求表现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同时又力求不脱离学习西方歌剧音乐的表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在中国歌剧发展、探索的道路上的确存有很大的困难,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中国原创歌剧来看,中国歌剧的“洋为中用”多体现在音乐表现形式上,这是力求要表现出以定型的已被公认的富有代表性的西洋歌剧特征的主要方面。而中国歌剧的“古为中用”则是多体现在音乐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上。它吸取中国传统艺术及包括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元素。这是保证中国歌剧区别于西洋歌剧而又保持中国特色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中国原创歌剧;徐占海;《苍原》;民族特色

我国歌剧是在西方世界的文化艺术东渐的历史条件下,在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并且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一汹涌澎湃的新文化浪潮的一脉支流。就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而论,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混血儿,即是两种民族形式(民族小型歌舞剧与传统戏曲)及两种外来形式(西洋歌剧与话剧)互相融合的产物。

一、中国原创歌剧创作特点

中国歌剧对宣叙调的创作历来是比较重视的。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歌剧只有完满地解决了宣叙调的创作问题才会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这虽然有些偏激,但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歌剧作曲家们是充分估计到了宣叙调的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程度 。在我国歌剧的创作中不能搬用欧洲歌剧的模式,因为两者的语言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音响性质和内在的韵律,而且我国丰富的民间曲艺。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蕴藏着极其珍贵的宣叙性遗产,它可以作为创造我国歌剧创作的宝贵源泉。中国语言的四声本身具有音高,所以重视与汉语语言的有机结合,注意语词的声音元素和语意的正确表达。重视语调,语势的生动的揭示,并由此生发出歌唱性,旋律性的宣叙调风格例如歌剧《苍原》把中国的四声和语言节奏感很好地融入到宣叙调中,这远比道白更有效果,更有戏剧性,更适合歌唱者的表现。我国的国粹京剧带有音高的道白,可以将其收入到中国歌剧的演唱当中,改变‘话剧加唱’的模式。我国歌剧吸取了很多地方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音乐结构呈西洋化,而曲调民族化,充分地吸收了民族精华。如《白毛女》吸取了河北地方戏的特点,《江姐》吸取了川剧的特点,《苍原》吸取了蒙古长调的特点。

二、徐占海的民族特色的歌剧创作理念

提起作曲家徐占海,总能让我们把他与中国民族歌剧联系起来,在他的创作中不管是唯美的神话题材的《归去来》,还是气势恢宏历史题材的《苍原》,或是跌宕起伏二战题材的《遮不住的青山》(清唱剧),都能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染,给发展中国歌剧带来了一次次的冲击。

1.曲风的建构

“徐占海的曲风具有唯美的民族化的特点,在人物的主题音乐的塑造上,流畅柔美的管弦乐配器上,以及语言的语调的音乐化处理上都具有民族化的独特构思。在他的歌剧创作中,着眼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主题音乐的设计不仅仅只是围绕着民族音乐的原形,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构思与创新。把词韵之美和音韵之妙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产生了新颖的艺术感染力。”1当然,好的艺术作品是多方面配合的结果。

2.人物形象的塑造

徐占海歌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在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方面做了精心的构思,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苍原》的蒙古长调音乐进行了多种变化,或变为进行曲式的,或变为拉宽抒情式的。在最后一场惨烈的战争中,战士牺牲流血的场景用的是长调音乐,代表着土尔扈特人的民族形象。”2女主角娜仁高娃的音乐形象是爱情的主题音乐,她生活在草原上,对祖国和亲人都有着眷恋的爱。因此,她的主题音乐形象采用了抒情的长调音乐因素,剧中的重要的咏叹调《情歌》就是女主角的音乐形象的集中体现。

3.音乐创作技法的独特风格

徐占海用八度大跳来突出人物性情激烈的涌动或舒展豪迈的心情,如《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八度大跳突出了女主人公娜仁高娃误以为恋人舍楞已死时的激动而悲伤的复杂心情。这首音乐素材来自东蒙民歌“大青马”的主题音乐,营造了歌剧的大悲大喜的戏剧张力,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感染力。音乐的戏剧张力骤然增加,很有艺术效果。3“如《苍原》中渥巴锡的咏叹调“我爱你 娜仁高娃”,就运用了“一句一调”来表现渥巴锡“爱又不能爱”的激烈的复杂的心情。其转调图示;降E―D―F―d―g。在歌剧《遮不住的青山》中“豆花的歌中”转调表现了凄惨的生活境遇和心中对情哥哥的牵挂,很好的突出了特殊的身份和复杂的心情。“徐占海的转调方式善于灵活的运用中国民族调式中调性的特点来增加其歌剧中不稳定的因素,由此增加了音乐的张力。为民族音乐作出了贡献。

4.重唱、合唱在营造戏剧方面的运用

《苍原》第三章中的《月光是这样的清凉》,对几个人物内心的写照深切而又细腻,由二重唱开始转入三重、到四重,都与合唱交织对比着。几个主要人物各自的内心状态在同一时间表白在你眼前,写得很精彩。《苍原》中有大量的合唱,合唱在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场面的合唱从头到尾都有贯穿出现,如第一场面的《喇嘛与牧民的合唱》,喇嘛经和圣咏式的牧民乞求呼唤性的唱段相连。组成了一片凄凉、哀怨之声、刻画了土尔扈特人所处的危难的情景。4“在此值得说明合唱宣叙部分的运用是《苍原》中徐占海在音乐创作的形势上敢于创新,音乐上汲取民族的音乐素材,并进行了创作性的“变化”,抽取其中的精髓,融合到音乐创作中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式”特点的歌剧创作风格。善于用各种音乐技法营造歌剧的戏剧张力,在探索中国语言的音乐化呈示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突破。徐占海歌剧在为我们带来一段段优美歌剧音乐的同时,也必将在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彩。

三、《苍原》独特创作特点

1.戏剧性与音乐性同步

《苍原》中的戏剧冲突较为复杂,剧中既有民族仇、阶级恨,还有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及误会,这在对人物形象的演唱、表演及刻画上就复杂了许多,大大增强了戏剧性。剧中各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感情波澜全部都以土尔扈特人的去留存亡的痛苦抉择为轴心,深入挖掘各色人物的灵魂,从而展示并抒发他们之间相互的感情冲突。“歌剧《苍原》音乐之所以能够直接呼唤、激发人的情感与意志,是因为它具有情感的确定性与对象的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也正是集中体现在歌剧《苍原》中戏剧性同音乐性完美的统一中。”5它的总体创作原则和总体构思是戏剧与音乐的相加的综合体。也可以说是它们相互间互化所产生的一种升华。

2.情节性与抒情织

戏剧的情节即故事的转折与起伏,均是由人物生发出来的,性格在情节中完成。二者是统一事物的源和流,任何一种大型戏剧性音乐作品中,情节的曲折性,人物感情的变化的复杂性,都不是仅通过抒情或叙事来完成。它必须兼有抒情与叙事的双重功能。从而达到戏剧性与音乐性的统一最终完成人物抒情的交织。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基本特点是浪漫抒情。它之所以有浪漫抒情的特点,主要是长期以来西方人习惯了歌剧中的那种内心独白式的大段抒情咏叹调,或各种形式对白都可以唱的宣叙调。这一特点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歌剧《苍原》为解决戏剧情节同人物抒情这一矛盾做出了努力。首先,它恰当的运用了交响式的“乐章”的音乐结构方法,而不同于一般话剧的以“幕”、“场”来界定,划分内容、段落的结构模式。这是歌剧浪漫抒情的需要,是《苍原》自身内在块状结构体的需要。《苍原》很少有故事情节的横向展开,而更多的是感情深化的纵向流动。因为“乐章”的结构方法更适宜浪漫抒情的直接表达,并可以给浪漫抒情的展开以更加宽松自由的空间。” 所以,它在文学剧本的4个段落的基础上,按照交响式的曲式结构原则,分别呈式(第一乐章“踏上征途” )、发展(第二乐章“绝路逢生” )、深入(第三乐章“风云突变” )、高潮(第四乐章“英勇献身” )四个部分组成,由此构成了戏剧情节同人物抒情在戏剧框架上的总体把握。其次,《苍原》做到尽量减少故事情节的叙述,给歌唱和抒发感情扩充更大的空间;如第三乐章中4个人物在不同空间里的四重唱,更是有机,有序精巧的配合,将他们的不同心态、不同性格、不同情感和不同追求。十分微妙的表现出来。从而保证了音乐歌唱抒情贯穿歌剧的始终,同时,也做到了情节性与抒情性的互应和交织。

总之《苍原》创造了中国歌剧的艺术之魂,歌剧是对所有参与的艺术手段都要求特别高的综合艺术。一切艺术手段都必须综合于歌剧创作及其舞台呈现,这是一部歌剧水平高低的最终标志。“《苍原》最大的成功不仅在于剧本的精彩,音乐的动听,舞美的好看和表演的动人,也在于以导演为中心,将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在一个高层次上整合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的契机.这是一个综合体,每一个艺术门类都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参与歌剧综合美的营造。

参考文献

1、王安潮.引商刻羽.拈韵抽豪一徐占海歌剧研究.

2、王霭林.《苍原》的成功及其对中国歌剧创作的启示.《乐府新声》.

3、石夫.清音长在耳.受听苍原歌――谈歌剧《苍原》的音乐.《人民音乐》,1997(01).

4、王镇范.升腾中国歌剧艺术之翼.《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5、居其宏.史诗气概悲壮情怀――大型歌剧《苍原》观后.《人民音乐》,1997 (01).

作者简介

张汝瑶,硕士;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助教;从事声乐教学

上一篇:普米族祭祀仪式音乐的调查与解析 下一篇:嗓音工作者的用嗓现状探究及改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