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患者的护理41例

时间:2022-06-14 02:22:43

森林脑炎患者的护理41例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森林脑炎患者有效积极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尽早的康复。方法:收治森林脑炎患者41例,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降温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护理、心理护理等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下,41例森林脑炎患者中,35例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尤其对其意识状态、心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的观察,做好相应的对症护理,严格昆虫隔离,强化对患者的出院指导,有利于森林脑炎患者疾病的健康转归。

关键词森林脑炎护理患者

森林脑炎是森林脑炎病毒由蜱虫(俗称草爬子)为传播媒介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是以携带病原体的蜱虫为传染源,以蜱虫叮咬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临床患者多有头痛、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和肌肉瘫痪,甚至脑疝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并常伴有后遗症。国外学者认为由蜱虫传染的疾病有森林脑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莱姆病和巴贝西虫病。国内森林脑炎发病以东北、内蒙古林区为主。每年的6~10月份是蜱虫的繁殖和活动的高峰期,因此也是森林脑炎疾病的高发时期。林区及林区周边人员容易接触到蜱虫,被蜱虫叮咬的机会大,病发森林脑炎的概率相对较高。2011年收治森林脑炎患者41例,整个护理过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11年5~11月收治疗森林脑炎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3岁。好转35例(85.37%);死亡1例(2.44%);上呼吸机辅助治疗3例(7.32%);放弃治疗离院或者转院5例(12.20%)。

临床表现:41例患者均有蜱虫叮咬史,同时均伴有头痛,发热,并且体温38~40℃,有肢体障碍12例,意识障碍11例,吞咽困难7例。

护理

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患者均因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入院,巡视病房时要观察其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生命体征和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尤其要重点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森林脑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要通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和状态作出准确的评估。发现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或者转危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昆虫隔离:森林脑炎是由以蜱虫为传播媒介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患者入院后要做好严格的昆虫隔离。仔细检查患者的衣物和比较容易隐藏蜱虫的身体部位,及时清除仍寄宿在患者身体上的蜱虫,以防再次叮咬他人造成院内传染。及时祛除残存患者体内的蜱虫尸体,并且用酒精消毒处理被叮咬的局部皮肤,将取出的蜱虫焚烧处理。3降温护理:森林脑炎患者均有发热症状,并且体温常38℃以上,重症患者体温还可高达40~42℃。体温过高可引起患者惊厥,加重脑组织的缺氧状况;体温过低,又影响机体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而长期的药物降温对患者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损伤,因此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选择恰当的降温时机和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及治疗是很重要的。再给患者予以冰袋降温时,敷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冰袋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用大而硬的冰块。4留置导尿的护理:森林脑炎患者一定要保持大小便通畅,对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进行留置导尿。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留置导尿管的尿路感染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要保持尿道口每天清洁2次,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并且保证尿管不脱落,观察患者尿的性质、颜色,并且记录尿量,每周1、周5更换1次尿袋,每周更换1次尿管。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的发生。5皮肤护理:意识障碍的森林脑炎患者长期卧床,骨骼突出部位因长期受压容易发生褥疮,应定期给患者翻身叩背[9]。每时隔2小时翻身叩背1次,每天温水擦浴1次,擦浴后要保证皮肤干燥并且可以在皮肤皱褶处扑擦爽身粉,并且保持床单被褥的平整、清洁、干燥。在脚踝、臀部等骨突和受压部位,可以选择用气圈加以保护。⑥眼部护理:处于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的重型森林脑炎患者,眼球干燥,长时间空气暴露容易造成角膜溃疡。应在眼睑间盖油纱条,为便于观察,瞳孔可不涂眼药膏,每天清洗保持局部清洁。⑦口腔护理: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森林脑炎患者,由于口腔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因此极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并且受机械刺激影响,口腔分泌物增多,导致滋生细菌增多。患者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加之不能自主进食和饮水,导致大量致病菌再口腔内滋生繁殖,因此口腔护理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尤为重要。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极容易产生霉菌感染。每次在做口腔护理时,要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是否有白斑。⑧饮食的护理:要注意患者热量、水分、盐分、维生素的供给和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有胃管需给予鼻饲的森林脑炎患者,要特别注意详细记录出入的液体量。并且在每次给予食物时,要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患者因鼻饲,进食纤维素少及长期卧床,肠蠕动变弱,多发生便秘。因此注意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必要时进行灌肠或者诱导排便及导泻。⑨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森林脑炎患者常伴有肌力不正常,不能自主活动,只能长期卧床,使得肌肉萎缩,功能降低,发生失用综合征。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轻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防止和减少失用综合征。每天加强对患者四肢肌肉的按摩和康复锻炼,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或者减缓萎缩和失用综合征的发生。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高热不退,伴有肌力不正常,意识障碍,由于缺乏对森林脑炎疾病的认识了解,使得患者和家属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医务工作者要及时观察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并且详细介绍本病的知识及治疗,从而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健康的转归。

特殊护理:呼吸机护理41例森林脑炎患者中3例通过呼吸机的辅助治疗,其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适时施行气管切开术,对患者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来改善呼吸,对于重症森林脑炎患者是十分必要的。⑴呼吸机使用前准备:1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室内要宽敞,保留足够空间以便进行抢救患者。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室内定期消毒,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用具被污染及患者的交叉感染,这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尤为重要。2认真检查呼吸机:检查电源,保证呼吸机能正常开机启动使用;仔细检查各个连接管道是否连接完好,是否存在漏气情况;设置的气道压力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调节的氧浓度是否与实际氧浓度值保持一致;湿化罐内无菌水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呼吸机各种报警值设置是否符合标准。⑵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气管插管后护理的关键。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判断患者的吸痰指征,及时有效地进行吸痰,防止阻塞呼吸道。吸痰指征:呼吸机报警,提示气道压力增高;肺部听诊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吸痰前后要提高氧浓度,要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腔内痰液和分泌物。并且应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的手法吸痰,充分的吸引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痰多不易1次吸尽时,吸痰管进入气道不能超过3次,每次吸痰要注意吸痰时间,一定要<15秒,并且严格按操作标准执行无菌操作。重型森林脑炎患者痰液不易吸出时,先滴入蛋白溶解药物,然后进行翻身,拍背,吸痰,再滴入抗菌素药物,以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加强气道护理:气管套管的气囊应定时放气,一般每4小时放气10分钟,以避免气管黏膜长时间的压迫导致坏死,气囊充气量也不宜过大,一般以套管与气管间不漏气为最佳。气囊放气之前,要先吸净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的倒流。3加强呼吸机管道的管理:患者呼吸的细菌大多寄居在呼吸机管道,因此加强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可以避免或者减低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人工气管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7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湿化罐内使用的无菌水应每天更换,并且还要及时观察无菌水的量,用后终末消毒。⑶撤呼吸机后的护理:气管插管拔出前应先吸净气管、口腔内的痰液和分泌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床边要备好简易呼吸气囊,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再次肌无力的出现,同时应用人工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5L/分。拔管后鼓励病人规律的自主呼吸,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按时复查血气分析。

上一篇:基层中医院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质控管理体系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