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2-06-14 01:07:07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应对措施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总结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缺陷的基础上,根据数学的学科性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主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实践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35-01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等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新课改关系到数学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契机,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大挑战。

一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当前的数学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由于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忽视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而使得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原理而不能灵活运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在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积极理解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应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境

教学模式的单一主要体现在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激活思考能力,机械地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有的教师偏爱题海战术,而忽视了技能、方法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涉入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意识、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仅仅注意尖子生,导致本来有潜力的学生失去了上进心。教师应多结合现实中的数学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学知识和原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生动而有趣的学科,在教学互动中增加师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

二 应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措施

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质疑、调查和探究,培养其实践和合作精神。笔者认为,为了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自己的数学教学。

1.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一味地灌输知识,让学生陷于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这种过于功利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当,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新课标提倡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师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生动活泼的案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时在课堂互动中闪现,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2.挖掘教材,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新数学教材更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更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关注对其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静下心来,充分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应当了解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及教师必不可少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3.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例子,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多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将数学和现实世界剥离开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将这些新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从认知数学、实践数学到探究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感觉到课堂所学知识有时贴近真实生活,有时又高于真实生活,趣味横生,自然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 结束语

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旨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革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同样重视因材施教。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增强职业素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新理念、新观念来指导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书环.美国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函数概念及特点分析[J].中学数学,1999(3):6~7

[2]丁尔升.中学数学课程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嘉峪关民间小调的艺术价值 下一篇:福建省省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