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14 09:41:56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 分析了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果蔬冷链;标准;第三方物流;延迟策略

中图分类号: TM925.3

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果蔬冷链物流涉及到果蔬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果蔬产品的质量和收益。由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理念,我国目前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只有储存这个环节发展较快,冷藏、气调贮藏等不同类型的贮藏设施在产销地都有发展,比较而言,其它环节的发展相对落后,还没充分体现出“冷链”的系统理念。例如,果蔬的采收尚未做到按成熟度分期采收,这样就不能保证入贮果实有均匀的成熟度,既不能保证质量,又不能增加产量;采后大多直接进冷藏间,忽略了预冷环节,影响了冷藏效果;果蔬冷藏运输率很低,除少数出口果蔬外,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1.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落后

中国是果蔬生产大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果蔬产量高达6.69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由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落后,每年都有大量的果蔬产品因此而损毁。

从保温车数量来看,我国目前约有3万多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公路运输中生鲜果蔬的冷藏运输量仅占运输总量10%―20%。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铁路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果蔬运输总量的25%。从冷库的容量来看,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而且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存,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同时,由于生鲜果蔬采收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缺乏,导致绝大部分生鲜果蔬粗放经营,使果蔬经过物流过程后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美国甚至控制在2%以下。

1.3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发达国家为确保生鲜果蔬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冷链物流运作的法规和标准,涵盖水果、蔬菜的生产、采摘、加工、包装、销售、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而在我国,由于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意识不强,法律规章尚不健全,目前仅有上海、浙江等地出台了食品、药品方面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全国性的冷链物流标准尚在编制之中。因此,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市场及其体系建设与管理基本处于粗放型的发展和运行阶段,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为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4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今年二月蒙牛向社会公开招标其冷链配送业务,虽然前来咨询的企业很多,然而却没有一家敢于真正投标,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据调查,约有40%的国内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但仍有60%的厂商希望得到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以减轻从事冷链运输及储存的资金压力,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前景还是看好的。近年来,我国冷链运输与仓储企业迅速发展,数量激增,但是规模普遍较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利润又高,不少普通货物运输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是其运营流程与功能模块基本是通过普通货物运输流程和模块演化而来,未能有效的考虑冷链产品的特性,以及冷链车辆与冷库有效衔接等现实问题,因此造成行业运营现状混乱,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产品损耗。由于社会上缺乏具有一定服务水准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我国生鲜果蔬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果蔬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也分散了精力,不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

2 果蔬冷链物流的特征

2.1 质量安全要求高

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果蔬产品自然也不例外。果蔬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包含了采摘、加工、储藏运输等多个环节,确保果蔬冷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2.2 时效性强

果蔬产品保鲜期短,要想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以及营养,就必须快速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如果运送时间增加,产品新鲜度将下降,虽仍能食用,但是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此类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减少,从而造成损失。

2.3 成本高

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投入较大,保温、保鲜、节能、环保等技术应用于库房规划设计、进出库作业、在途运输、商品交接的各个环节,而且运作成本较普通商品要高,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完全实现自建。

3 发展对策

3.1 树立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理念首先要树立起来。每一个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都必须清楚意识到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采摘、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收益,只有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因此要加快采摘、运输等薄弱环节的发展。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牛鞭效应

果蔬冷链产品供需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冷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加强沟通,减少因牛鞭效应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因此信息在果蔬冷链物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既可以保证产品投放市场的准确率,也可以减少果蔬产品的损坏率,提高收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冷链信息一体化,各节点企业建立起供需信息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对运输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整个冷链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管理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相关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冷链物流系统管理电子化,对于加快响应市场的速度,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加大设施设备建设

由于冷藏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果蔬因为不能享受到低温环境储运而损毁,价值上百亿,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果蔬冷藏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包括库房建设和冷藏运输车辆的生产。同时,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如化气凝霜等先进冷冻技术的推广以取代加冰制冷的传统做法,采用温湿度记录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防止有些司机为了省油中途关闭制冷系统,导致温度出现较大波动。还要大力发展新型冷藏装备,如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快速冷藏车,适应货物品类多样化及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

3.4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介入

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果蔬冷链物流运作后,与农户签订协议,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果蔬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得果蔬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同时物流企业作为流通主体,可以提供果蔬加工延伸服务,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果蔬产业化,实现果蔬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3.5 延迟策略的应用

延迟策略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方法,是指将供应链上的客户化活动延迟到接到客户订单时为止,即在时间和空间上推迟客户化活动,使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实现无缝连接,从而提高企业的柔性以及客户价值。

果蔬冷链物流若采用了延迟策略,一方面可以确保产需协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收益。要想实现延迟策略,需要果蔬冷链上的企业间必须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冷链各方要综合考虑各个约束条件,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各个作业流程,通过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管理等实现流程的无缝连接,从而消除过程冗余。另外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以保证各个节点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把冷链的总成本减至最低限度。

3.6 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运作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在法规建设方面,要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各地方、各部门应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制修订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贮运、市场准入等相关的质量安全配套技术法规。

在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使我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要让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尽可能推广新技术,实现节能、环保,在车辆构造、运营流程、冷库规划等方面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果蔬产业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实施与监督体系。

4 结语

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差距还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冷链的有效运作,以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

参考文献

[1] 白光利.冷链运输行业发展现状[J].现代物流报,2009.

[2]况漠,赖少华,周丽娟.从容应对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5):100101.

[3]迟永梅,王侃.延迟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08,(10):116118.

[4]杨晓楼.第三方物流参与果蔬冷链运作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7,(3):7880.

上一篇: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下一篇:垃圾无害化再生意义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