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哮喘病的诊治

时间:2022-06-14 08:58:45

浅谈儿童哮喘病的诊治

摘要:哮喘为儿童常见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虽可缓解,难以根治,中医除将本病归纳于喘哮之列外,还与短气、少气、气促的某些描述相近似。

关键词:儿童哮喘病哮喘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0-02

对于儿童哮喘即要参照[1]两纲:实喘、虚喘,六证:寒实证、热实证、痰实证、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三原则:

①发作对祛邪为主,多从实证论治以除其标;②喘证不发作时,以扶正为主多从虚证论治以固其本;③喘证兼哮证者要注意加祛痰药。哮喘的轻重缓急不同,寒热虚实各异。通常本病虚实互见,其本为虚其标为实。

在治疗中须抓住驱外邪、化痰饮、补虚赢三个关键,因此朱丹溪云“凡久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有痰者降气下痰为主。”[2]中医儿科名家,现代王伯岳老师认为“急性发作,虽证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多为实证,病位责于肺脾而且常以外邪痰湿,积食为诱因,治疗首先考虑平喘”。因此,中医认为哮喘之发作,多数原因在于患儿本体脾肺之气不足,腠理不密,气候变化,外邪乘之,痰饮内生,肺气壅塞所致。治以反驱邪平喘为主。风寒暑湿燥火六邪均可致喘,以寒喘为常见,多在冬春发作。主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常用麻黄、挂枝、射干、白果、苏子、葶苈、细辛等。

病例1:患儿李某,男,11岁,4岁时,2003年1月20日初诊,患过麻诊,失于调治,后屡发咳嗽,发展到哮喘,遇天气突变,痰壅气闭,喘不得平卧,汗出多,白天轻夜间加重,咳喘2、3天不能休息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宣肺散塞,止咳定喘,小青龙汤加味,灸麻黄3g,炒挂枝3.5g,炒杏仁9g,甘草3g,法半夏6g,茯苓9g,陈皮6g,桔更5g,川贝6g,白芥子3g,细辛1.5g,生姜2片引服三付。

1月24日复诊,好转还有痰鸣哮喘,胸满憋气,治宜辛温祛寒,佐加化痰止咳药味处方:麻黄3g,炒桂技3.5g,炒杏仁9g,甘草3g,法半夏6g,茯苓10g,陈皮6g,桔更6g,川贝6g,白芥子3g,细辛1.5g,紫菀6g,炙枳壳5g,生姜2片引服三付。

1月28日三诊,痰鸣哮喘胸满憋气好转,但肺气未能肃降,故咳嗽未痊,稠未清,仍佐以化痰止咳处方:炙麻黄3g,杏仁9g,炙晖3g,前胡5g,法半夏6g,炙枳壳5g,川贝6g,陈皮5g,炙紫苑6g,灸款冬花6g,生姜2片引三付。后来症状缓解,咳喘好,嘱其常服健脾丸之类,并须慎风寒节饮食辛辣油腻,加强锻炼预防复发,据此发作的证候与季节不同,酌加祛风、清暑燥湿,润肺温中等。但须注意哮喘与肺炎喘不同,因热引起者少。

一般来说[3]因小儿之咳喘有其一定特殊之处,皆因小儿体禀稚阴稚阳,肺脾常有不足而卫表每见不固,故多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即有咳喘痰多之病。又因小儿肾水未充,阳火易动,则可成痰相结之势,而阳气柔弱,不耐霜冻,则水饮易聚而难化。故在小儿,往往咳喘迁延,或反复发作……因此,发作时驱邪未发时补虚,但有一种虚喘,发作时须补法用治疗,这种情况多为年长儿童。

病例2:王某,女,12岁,2004年3月28日初诊,素体虚弱,近五年来,不耐风寒,遇变天易发哮喘,最近几月发作五、六次,以前医生屡用麻黄桂技辛散药,喘益甚,病儿抬肩撷肚,气短胸闷,喉中哮鸣,痰液清稀不易咯出,形痰体弱,而神萎纳食大减便额汗舌苔白微腻,脉来虚喘。治宜和脾理肺止咳定喘处方:沙参9g,茯苓9g,生白术9g,杏仁9g,陈皮9g,银杏9g,葶苈子6g,五味子5g,法半夏9g,山药9g,射干9g,大枣4枚引三付。

4月2日复诊,咳喘减,抬肩撷肚消失。脾肺两虚未复,仍有胸闷、呼吸不畅,痰虽易出,大便仍溏,原方出入加甘草6g,苏子9g,去葶苈子、射干三剂。

4月6日三诊,喘急平伏,胸闷减轻,喉鸣消失,仍咳痰少,纳增便实,腻苔已好。脾肺之气调和虚弱之象,将复仍原方加化痰之品处方,炒党参9g,炒白术6g,茯苓9g,灸甘草4g,陈皮6g,五味子5g,山药9g,法半夏9g,川厚朴5g,拮梗6g,炒谷芽,炒麦芽各9g,紫菀9g三付。

4月10日四诊,喘咳基本消失饮食增多,嘱常服健脾丸注意饮生冷油腻,防复发,此例脾肺气虚从脾肺论治,与成人哮喘不同,小儿哮喘虚者少见,肾虚气喘更少见,另外以平补脾肺另佳,滋腻之品不宜应用,以免生痰。未发时当然只用补法,以扶正固本,补土生金。

由于脾肺两虚,痰湿内生往往在哮喘时有痰壅气促之侯,故止上咳化痰常与宣肺定喘,和脾理肺同用。故哮喘每年作一次,正虚一分,正气益复则邪易乘,因此反复发作,恶性循环,未发之时调治甚为重要所以必须注意预防。

病例3:黄某,男,11岁。患儿出生后4月患肺炎,以后又出麻疹,出疹后又发哮喘经久治未愈。每年有三个月季度变化必发哮喘,近二年发病增多其发病急,急输激素吸氧才能缓解,近些日发作,喘咳吐大量泡沫痰。喘息倚肩呼吸不利,常打喷嚏,面白少华,体瘦青筋暴露,口唇殷红食不香常遗尿。脉细数,苔薄腻,证属痰浊阻肺,肺肾双虚,治以泻肺平喘,化痰止咳以治标扶正益肾以固本。处方:桑皮9g、杏仁12g、麦冬15g、五味子6g、鱼腥草30g、冬瓜仁15g、葶苈子9g,茯苓12g、银杏8g、地龙粉(吞服)3g、法半夏9g、炙甘草3g、陈皮9g、姜二片、三剂,好转一剂服一日半,连服十余剂好转,不发作,不发作时用处方:地龙120g、紫河车90g、煅蛤壳120g、甘草30g、蝉衣30g,苍耳子30g,共研细末,每次服4.5g,日服3次,发作用汤增减药味,不发作用粉,连服近二年,哮喘基本不发,体质变强而病愈。用粉面吞服缓补元气,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用汤剂发作时宣通上焦气机,泻痰浊使气逆得平,补攻治旧病,反复加减汤粉交替使难治病痊愈。

此儿童哮喘一证,是要从脏腑经络之虚实情况全面分析,哮喘之有虚有实,常见虚实夹杂,是标实本虚,治宜标本兼顾,治小儿哮喘,先天不足是本,短气不足以息是标。用大补元气之剂,资助先天,培补后天,同时兼用平喘祛邪之品,治其标,并用粉剂顾护正气,培补小儿虚衰的元阴元阳,因而在治疗上常获满意疗效。

所以对于儿童哮喘虽根治困难,要掌握病因:风寒、内火、痰饮、食积、气虚、阴虚伤损等,东垣认为:“诸经皆令人喘而多在肺胃二家。哮喘的发生,虽然表现在肺,实际上与脏腑的功能,经络气血盛衰有着密切关系。①要掌握整体辩证求因。②要固本培元。③要熟悉药性、精于配伍灵活运用,小儿哮喘发作阶段,一般都有继发性肺部感染,相似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热毒”在中医清热解毒药,必要时用西医输抗生素激素吸氧等,然后小儿哮喘危急症得缓解,用中药汤粉结合以治其根本”。

注意事项:

(1)要查一下过敏史及过敏原少走弯路。

(2)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常服健脾和胃之品,饮食调和,勿过饱过饥,忌生冷甘肥宜素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饮食,忌犯病的饮食。使中焦健旺、湿痰无从孳生阻滞。

(3)晒太阳,慎风寒,注意气侯变化,调冷暖勤煅炼,多喝温开水。

参考文献

[1]辽宁中国杂志,1982年1期10页,焦树德治喘两纲六证三原则,张冰清、李恒敏整理

[2]新中医1986年,第五期第8页,当代儿科各家治小儿哮喘经验与义释郁文骏李开注

[3]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1页,小儿咳喘的治疗经验,上海市中国文献馆,董廷瑶,整理宋知行

上一篇: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