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时间:2022-06-14 05:29:35

浅析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摘 要: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辽宁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市场监管机制,推进辽宁城市化进程,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康社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82-02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第三产业的定义

党的十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中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方面23项基本指标,本文仅以经济发展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方面来分析辽宁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

第三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1985年国家统计局借鉴国外通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把我国第三产业范围规定为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其中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1]。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在产业性质、功能、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对第三产业的分类主要是以不同功能、不同阶段为基础来分类。我国在三次产业分类体系中把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服务两大部分,包括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四个层次。

二、辽宁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化趋势

在监测指标中,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50%,辽宁省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 821.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 159.0亿元(如表1所示),2011年,辽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7个百分点。辽宁省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4 801.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是9 306.8亿元,占GDP的37.5%[2]。若以2000年为基数,到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到531.2%,平均增长速度为14.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到511.0%,平均增长速度为14.6%。由此看出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不能达到小康社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50%的要求,也就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进入“十二五”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在“十二五”的前两年,辽宁GDP的增长速度为15.9%,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16.6%,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增长速度。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20年末,GDP将达到80 724.0亿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 81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4%,还是没有达到5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按照“十二五”前两年辽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底,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

三、辽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辽宁是工业大省,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的发展,形成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的工业思维惯性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调整,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生产工具迅速改进,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劳动力逐渐走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70%,大力度发展工业更加凸显出社会的就业问题。

(二)城市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城市化建设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的集聚效益、外部效益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离开了城市化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在城市范围内产生了多样的第三产业需求,从而推动相关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五点一线”、沈抚同城化以及沈阳经济区等战略的实施,辽宁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居民在实际收入以及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享受到的待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金融业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较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到2011年底,辽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9.26%和3.40%,而全国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2.18%和5.29%,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行业规模、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辽宁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上产值增长稳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较高。而其他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40%并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如表2所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服务业仍占绝对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地区第三产业最具生命力的新的增长点的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辽宁第三产业的迅速可持续发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辽宁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第三业的发展,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第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第三产业迅速健康发展,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实现辽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商品流通、资金融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第三产业稳定发展,进而带动和影响周围边缘地带的发展,形成都市连绵带或大都市圈。加大政府公共支出力度,巩固和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三)深化改革金融服务业,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

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壮大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实力。根据辽宁的实际情况,在原有信贷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第三产业信贷的倾斜力度,以优惠的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大企业,增大多渠道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存、共赢的第三产业投融资新机制。

(四)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辽宁第三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以咨询、信息、科技等为主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做好行业发展规划与组织协调,打破不同利益集团对系统的分割和对资源的垄断。改造传统服务业的结构、流通技术和体制,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消除通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在发展上存在的制度障碍,实现由非市场经营到市场经营的转换,确保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有利.三产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2]辽宁统计局[EB/OL].http://.

[3]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上一篇:农村高中学困生克服学习障碍心理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