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6-14 05:04:20

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目标和实现的条件中,动听但不容易做到,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生活一般都是比较单调,见识甚少,接触的事、物亦较为传统、单调,学生所接触的读物除了课本之外,很少有课外读物补充,这让学生难以接受同时也让他们处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大大减弱了学生对语文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待写作的热情。如何让他们热衷写作呢?现在我是这做的。

一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寻找乐趣

有一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自由命题,写作内容的范围较大,我布置写作文时,学生就发难了,“又要写作文,怎么写呀,写什么呢?”我要求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物去选择材料写,抓住某一部分写出他们的特点或品格,学生又发难了:“我们身边有什么呀,那些人、树、鸡等等还不都是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难写得出来。”这样的心声让我了解到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较含糊,甚至没有尝试去了解,去观察,即使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作文资源,也无法有效地运用,这就造成了写作文难,听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痛。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要有写作的素材就要从生活中捕捉,怎样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首先从事物的简单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中去观察,并能细致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再进行按一定的顺序,多事多物的观察,教给他们的观察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想像,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特征、含意。如:“观察植物时,指导学生注意一定的顺序。由整体感观到部分特描,再到情感升华,观察人物时,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方法来观察,根据不同人的性别、年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特别强调从自己身边的同学开始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等等。有了这样的启示,学生的兴趣活起来了,也懂怎样去观察,写出来的作文都有了自己的风格,公益广告里不是说“生活是一部电视剧”吗?我认为生活同样是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展,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二 丰富语言,从积累开始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是形成语感和读写的过程,是丰富语言的提前,积累在作文写作中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我教学生写作文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只是一味地提供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仿写,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空洞无味的,渐渐地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丈高的楼房也是从平地建起来的,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应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在课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指导积累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平时生活中,与人交往中,把一些自己认为值得记下的话或生活中的小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自己所学的课文中积累精美,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动员学生去买去借一些浅显易懂,情节生动,符合学生口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来阅读并指导从摘取好的词、句、段或者从电视上积累,鼓励学生写小练笔。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利用时间组织学生把自己的积累与同学们进行交换阅读,交流经验,扬长避短,这样学生就摆脱了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境,也就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哀叹了。

三,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我在教学中发现,我班的学生如果没有特别的强调他们会用方言把整事情流利、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一旦你指定用普通话来表达,你会不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这证明了我班的学生在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上基本仍处于“零”状态,只会用简单的日常用语勉强,费力地表达,往往总是抑扬顿挫,词不达意,语句颠三倒四。写在作文中的语句也是颠三倒四,意思表达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加强学生读书训读,每堂课的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氛围,多层次,全方面让学生回答问题,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而且在学生说话中我特别注意听,学生说得好及时给予鼓励。学生说得不好,就慢慢诱导,耐心指点,鼓励他们大胆、勇敢说话。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有逻辑有条理地复述,最后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一篇好的文章不知不觉地写出来了。

上一篇:英语教育的创新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