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时间:2022-06-14 03:22:27

加强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摘 要】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基层班组,加强线损管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力,既能节约动力资源,又能降低供电成本。目前,县级供电公司经营工作的重心由增供促销转变为加强线损管理上来,切实加强线损管理,严格线损指标考核,向管理要效益。本文就技术降损、管理降损介绍了县级供电公司在线损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成效的措施。

【关键词】供电所;线损;提高;效益

前言:

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基层班组,加强线损管理,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力,既能节约动力资源,又能降低供电成本。目前,县级供电公司经营工作的重心由增供促销转变为加强线损管理上来,切实加强线损管理,严格线损指标考核,向管理要效益。在此,浅谈乡镇供电所线损管理采取的一些成效措施。

1.线损的组成及影响线损的主要因素

线损组成包括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它损失。

固定损失一般不随负荷变动而变化。包括:变压器的铁损(即空载损耗),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失,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等。

可变损失是随负荷电流的变动而变化的,它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包括:变压器的铜损,输配电线路的线损,接户线的线损,电能表电流线圈的损耗等。

其它损失是供用电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造成的损失。包括:计量装置本身的综合误差,或计量装置故障;营业抄收工作中的漏抄、错抄、错算及倍率错误等;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变配电所的所用电;带电设备绝缘不良引起的泄漏损失;供售电量抄表结算时间(周期)不对应;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统计计算的口径不一致,以及理论计算的误差等。

2.降损的主要措施

2.1技术措施

(1)建设措施包括:

①根据当地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认真做好负荷预测,合理选择变电所的所址和主变容量,以及10kV出线回路数。

变电所的所址定在负荷中心。一般来说,集镇(乡镇政府所在地)用电负荷较大,可以考虑供电所和变电所“两所合一”,这样便于实现“无人值班”。

根据农电负荷季节性强、波动大的特点,主变一般应选择2台。可以考虑一大一小的“母子变”,其中小容量主变应能满足低谷时最小负荷。

②准确预测农村用电负荷,合理确定10kV配电变压器的布点、型号和容量。

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a.配电变压器一般应安装在其供电范围的负荷中心,并满足线路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以减少线路损失。

b.一台配电变压器最好能带几种性质的负荷(大型冲击性负荷除外),以便利用各种负荷在时间上的差异,使配电变压器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对于排灌站和机井应设置专用变压器,不要接入其它负荷,以便在非排灌季节停用;变压器的经济负载率为60%~70%。

c.配变的安装位置必须安全、可靠,同时应考虑高低压进出线和维护检修方便等因素。

d.国家电力公司规定,新建与改造必须使用新型S9系列配电变压器,淘汰64、73系列高耗能变压器。

③精心勘测设计,合理选择高低压线路路径和导线的规格:

合理选择高低压线路走向和路径,避免迂回供电。根据线路所带负荷情况,结合负荷预测结果,按经济电流密度和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导线截面。

④做好无功电力规划,合理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搞好无功功率平衡,尽量减少因输送无功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损失。

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制订出经济合理的无功补偿方案。

ΔΡΡ―输送有功功率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 kW

ΔΡQ―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 kW

对农村10kV配电变压器,一般按配变容量的4%~7%实行“随变压器补偿”。

35kV变电所也要按照主变容量大小和供电负荷情况,装设无功补偿设备。一般可按主变容量的10%~15%确定。

⑤电能计量是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必须合理选配和装设计量表计和计量互感器。

推广使用DD862系列宽幅度电能表,逐步淘汰DD28、DT8、DS8系列电能表。对广大农村照明用户,应视用电负荷情况,装设DD862系列1.5~6A或2.5~10A电能表。对于动力用户,应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一般按正常生产时负荷电流为TA额定电流的2/3左右来选择。

(2) 运行措施包括:

①对35kV变电所并列运行的变压器,应根据负荷情况和主变经济运行曲线确定最经济的运行台数。如为有载调压变压器,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母线电压保持在额定范围。

②调整配电变压器负荷,及时停用空载配电变压器。

③经常测试配电变压器所带负荷,及时平衡配电网络的三相负荷。

④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负荷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推行峰谷电价、丰枯电价,鼓励农民深夜用电浇地。

⑤根据系统无功分布,及时调整或起停无功补偿设备,使无功就地平衡,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原则: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2.2组织措施

线损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面广,各个方面都和它有关系,必须要有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才能保证技术措施的落实。通过加强管理,经常研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收到显著的降损节电效果。

(1)建立健全线损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

(2)指定线损专(兼)职人员,并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3)坚持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分析线损的组成及实际完成情况,找出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

(4)认真做好线损指标(总指标、分指标、小指标)的科学管理和分析。“线损率指标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班包线、人包变”就是有效措施之一。

(5)加强计量工作,对供、售电表计和仪用互感器,做到配置合理、齐全、校准,并定期校验,按期轮换。运行中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检测、处理并追补或退还电量。

(6)加强抄、核、收工作,防止偷、漏、错。定期开展用电大普查,堵塞营业漏洞,对可疑用户组织突击检查。坚决取缔“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严厉打击窃电行为。同时,对用电量大的用户,尽量固定抄表日。

(7)对用户实行功率因数考核,并奖惩。

(8)拟定设备检修,停运的线损定额管理制度。

(9)开展线损管理专业竞赛,并将线损完成情况与职工收入(工资、奖金)挂钩。

(10)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线损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电网和供电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