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策略探讨

时间:2022-06-13 08:54:29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推动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绝不要只注意抓优生的培养,而忽视了这一问题。后进生往往是指导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都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时不在、无校不有,日积月累,为数不少,成为了学校与社会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后进生的转化,主要是从心理上转化,才能带动思想品德的转化,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方面(职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且会越变越好,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反,如果不是从心理的培养这方面下重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行有效的教育,那么,一切将会变得反反复复和欠缺成效,甚至是白费功夫。后进生的转化,归根到底是实施对人的转化,因此,我们必须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要从根本上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带强制性的规程矫治,更应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问题学生的转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轻松事,而是教师的一项必须持久耐心细致认真的"苦差。"

一、教师的态度转变是促进后进生转变的前提

教育的成功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力量,使他们的心灵产生内在活动,从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这种激发,教师的态度十分重要。后进生由于学业差或者思想品德表现有些不良,平时常遭人白眼、冷落,在心理上往往有自卑、自暴自弃等特征。因而需要老师"偏爱"。对后进生,在转化工作中,我坚持正面引导,努力发现并肯定她哪怕是最细小的进步。树立每个后进生都能转变成才的教育理念,相信他们是可以转化的,用热情逐步消除他们的戒心.要疏散他们内心的积郁,与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这样他们就会相信老师,听老师的教育,会将更多的精力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有了这样的态度,后进生的思维个性、品德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后进生学业"后进"的具体原因。

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对后进生更是这样。对学业差的后进生,要摸清他们的知识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找出造成他们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以作为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据。对思想品德表现差的后进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特征,找到差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深入了解后进生,就是要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转化",例如学习上,有的是短期的或间断性的学业不良,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多科的,有的是单科学业差;从程度上看,有的是真正的"不良";有的只是接近"不良"边缘。即使同类型、同程度,各自所在家庭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可能不同。了解了这些,采用的方法才会恰当,转化的效果才会明显。

三、严格要求,提供转化保证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爱之愈深,责之愈严"。 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是一个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则更能体现出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后进生典型特征之一是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种不良的行为,开始可能是偶尔出现,但经过多次反复,这种不良行为就与行为人的某种需要和满足有了直接联系,就形成了坏习惯。一些后进生之所以屡屡犯错,不良行为习惯是关键诱因。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但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反复,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显然,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利于转化工作的进行,而要减少反复的次数就应该培养后进生坚定的意志,努力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这个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由于后进生本身的意志力薄弱,自然就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严爱相济是教育的辨证法,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严格要求为后进生的成功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建立互助小组,体验成功滋味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交流,让其在和谐轻松气氛中学习。作业、考试成绩设立进步奖,由于分配到每个小组,因此可让全班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觉得很光荣感到学习的快乐等。这样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得他们通过努力也可实现目标,尝到成功的滋味。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 要正确处理后进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现象。

后进生有动荡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转变中容易出现反复。正因如此,转变后进生的任务就显得尤其艰巨,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在出现反复时,教师决不能因此就认为后进生:"朽木不可雕",而失去耐心放弃转化工作。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到不气馁、不性急,反复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鼓励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这时,教师如果对后进生的反复横加指责,必然会前功尽弃,甚至使他们返回原来的状态。教师要明确,差生反复并不意味着就是倒退,克服反复,他们的转化才会巩固。

六、克服偏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后进生

每一颗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后进生在家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经常遭受家长粗暴的训斥和打骂;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还要受到一些人的冷眼、讽刺和挖苦。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非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还将进一步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所以,在批评他们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再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对后进生有偏见,常抓住他们过去的缺点错误不放,认为他们是"不可救药的一小撮",一旦这些后进生发现老师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很可能会丧失自尊心而自暴自弃。这就需要教育者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如对成绩不好但劳动积极的学生,在劳动结束时可突出给予表扬。对画画好的可请其出黑板报,并对其努力和成就予以肯定和赞美。总之,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在合适的机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自信信,并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对待后进生,教师还应当尊重他们,"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

七、用慈爱心促进学生奋进

爱教育就是要先爱学生,只有对学生有慈爱心才能把学生教育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如果你喜欢这个学生,处处关心他,尊重他,经常给予成功的启示,他就会为你的关心,你的关爱所感动,自然会喜欢你,接受你的教育。这就是爱的效应。"

八、 形成合力,落实转化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首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间形成教育的合力,落实转化措施。也就是说作为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学校应强化全员转化意识,形成立体化的育人人文环境。让年级组内的每一个老师都来关心帮助后进生,而不是歧视、讽刺、挖苦他们。以往在这个方面,经常出现个别任课老师歧视甚至讽刺、挖苦后进生,这就在无形中不同程度地消解了班主任在转化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延缓甚至是破坏了转化工作的进展。同时,在班级内部,班主任还要取得家长的帮助和配合,让他们也来帮助和监督后进生落实转化的措施,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帮教力量,形成师生之间的教育合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干部来帮助和监督后进生,具体落实在学校的转化措施。其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先导作用,在家庭和学校间形成教育的合力。做好后进生家长工作,让他们一起来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从而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最后教师和家长要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社区和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让他们也来帮助和关心后进生。不过,我们同时也应防止和避免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对转化工作进行的消解和破坏,力争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为后进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三股教育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后进生的潜移默化、健康发展和成功转化。

"教育就是信任"。如果说爱是教育的前提,那么信任便是教育的开始。 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他们的自觉性和进取意识。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讲,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不信任他;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既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 根据后进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这样,他们就能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上一篇:导致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学生自身原因调查分析及... 下一篇:创新营造和谐氛围,提高人事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