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前瞻性学习初探

时间:2022-06-13 06:28:09

高中语文前瞻性学习初探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在践行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前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前瞻性学习的内容设计与实施途径的内涵与外延远远大于预习;内容设计上,应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挖掘祖国优秀文学中的文化因素;其实施途径多样,可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 前瞻性学习 内容设计 实施途径 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积累了许多适合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和学法指导。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践行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尚有可提升的空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规定:1.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这两点的落实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前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仍有可挖掘的空间。

一.前瞻性学习与预习的区别

前瞻性学习在意义上,绝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其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实施途径的内涵与外延远远大于预习。在学习内容的设计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在实施途径方面,“要注重设计并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张林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底1版)也就是说,前瞻性学习是系统的,是基于学生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设计的知识、教法、学法的网络体系。

二.前瞻性学习的内容设计。

前瞻性学习的内容设计原则上,应弃绝知识传递的传统目标,提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挖掘祖国优秀文学中的文化因素。以古代诗文阅读为例,在《琵琶行》的教学前瞻性学习内容中设计前置性阅读篇目《李凭箜篌引》,并提出思考问题: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都可谓炉火纯青,请比较其异同,试分析两者流露出的不同的情感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类化的前瞻性学习和指导,即由“这一篇”的“个”的学习展开到“这一些”的“类”的学习,只有进入“类”的升华,其原有“个”的学习才有真正的价值。再如,《兰亭集序》的学习,前瞻性学习内容可以设置这样的内容:王羲之虽然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这样的内容设计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评价王羲之的生死观,并联系现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前瞻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前瞻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载体,独立实施,也可以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课前、课中、课后具体操作,还可与研究性学习想糅合,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

例:在学清照词时,可以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李清照诗词情感特征差异之形成原因》,设置子课题1.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夏日绝句》,《一剪梅》为例);2.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差异之形成原因。(1).生活环境的影响,(2).传统诗学的影响,(3).生活经历的影响。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李清照诗词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与追求李清照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的理解这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爱恨情仇与家国之痛。

四.前瞻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前瞻性学习的内容。因此,前瞻性学习的教学评价,在整个学习实施过程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

1.形成性评价。在前瞻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采取多角度评价主体,由教师、家长、小组同学共同评价。以激励性语言反馈给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程度。学生自我评价侧重于课外学习情况和相关知识的积累程度,家长评价侧重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前瞻性学习意识的提高。

前瞻性学习,在语文的教与学中是一种新的思路。同样,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若能有效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必定能为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良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下一篇:高中序列化作文教学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