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意识,数学课堂永远的“根”

时间:2022-06-13 03:33:39

应用意识,数学课堂永远的“根”

传统的数学课堂,最为人所诟病的便在于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忽略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无益于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热议的话题。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生活处处皆数学,活用实用显价值

当前,数学知识的发展日趋成熟与完善,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调查等领域均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我们所教学的数学知识来源于这些实践应用,另一方面,我们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与价值,为将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难题、推动社会发展服务。小学生都喜欢喝各种不同品牌、类型的饮料,在学习六年级“比的认识”这一章的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几种常见的饮料瓶子,组织学生认识不同饮料中所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不同比例,并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给每名学生推荐适宜饮料。课后,有不少学生纷纷表示,明白了这些饮料各种成分的不同比例后,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体质特征,自己配制饮料。这样一来,不但很好地灌输了健康成长的生活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为后面深入学习比例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寓教于乐遣兴趣,自主探究拓思维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将来的社会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英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就需要充分挖掘相关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领悟数学知识的逻辑内涵,悄然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时候,针对课堂上一道“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降低噪音,小汽车的噪音发出时是80分贝,而路旁的绿化带可以降低1/8,人们现在听到的声音多少分贝?”这一问题开展一题多变自主探究活动。学生们自己转换题目条件,自己解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有的由分数应用题变成了整数应用题,自主领悟了分率在数量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学生触类旁通,由噪音变化变成了商品折旧降价问题,还渗入了数量逆变意识,对于分数乘法当中单位“1”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将学生的视角延伸到具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创新多实践。课堂开放有新意

1.课堂教学,强化实操。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强化学生在课堂活动当中的操作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过程中体悟逻辑规律、数学内涵,进而搭建一座联系课堂知识与生活应用之间的桥梁,为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面积的推导”一节知识时,笔者便引导学生运用剪刀、圆形卡片、固体胶等工具,不断地剪、拼、摆,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明晰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理解了圆形可以拼接成近似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直线图形,对于曲线、直线之间的转化想象更深刻、准确。在提升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与实际应用能力。

2.组织实践,活跃气氛。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的亲身经历抽象成具体的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步与提升。对于我们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我们要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实践,组织课外活动,无限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时,让学生陪父母到银行了解存款利率、基金与保险知识,根据家里的收入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理财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的应用意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再如教学“可能性”的时候,笔者主张学生跟随家长走进彩票中心,通过实际购买彩票的活动去理解这一数学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意识与理财能力。

3.运用网络,丰富渠道。在营造小学数学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网络是我们深化课堂改革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如利用网络开阔学生视野,学习了百分数之后,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百分数,就会显示不可计数的相关网页,会使得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如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个性,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工具,针对网络中的雾霾、风沙、噪音、温度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并绘制成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相关网页中,供网民阅读、思考、评论,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是对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总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努力。

上一篇:给单亲孩子一片晴空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漫画作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