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外感发热诊治体会

时间:2022-06-13 01:31:34

产后外感发热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27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85-01

产后外感高热系产科常见症之一,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其疗效独特,先将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1辛凉轻清 宣表透汗

产后外感高热病人,往往用西药退热抗炎输液治疗后,热势不退,观青年产妇体质,营养状况,生活条件较好,产后发热如属表证,也以表热证居多,即使初感风寒,也易热化,热势无论多高,只要抓住身热有汗或无汗这一症候特点,投以辛凉轻清,宣表透汗,以轻去实,往往能收效。但因产后,不能一见高热无汗,就猛投大剂辛散,急于求成而发汗太过,重伤营阴,不利祛邪。如王某足月产后5天,因临窗外感风寒,即恶汗发热身痛,经抗炎退热治疗后,仍高热不退( 38.7oC),遂求诊于中医,初诊时面红赤,肌肤炕热无汗,身痛,咽痛,口干气秽,舌质黯红,苔黄,脉数。证属产后风热感冒,予桑菊饮加减:桑叶 连翘 薄荷 桔梗 杏仁 芦根 柴胡 荆芥 淡豆豉 银花 牛蒡子 玄参 益母草 甘草 服药一剂后,病人通体微微汗出,透汗适度,高热徐降。本方为辛凉之剂,长于轻解透汗,尤其方中柴胡与荆芥,益母草相伍,解热同时有利于清除产后胞宫留瘀。产后外感,即使汗出热退,还要重视外感兼挟之邪的治疗,如利咽解毒,疏化痰湿,消瘀通乳等,使热邪势孤,利于邪从外解。

2疏解里热 透火郁发

产后外感高热邪在卫表时,选用轻清之剂,可取汗而解,如汗之不解,邪入气分,在产后往往与热毒淤积有关,高热为邪正抗争的极期表现,产后营阴不足,极易内传生变,故应尽早使邪由气分透热外解,如只事苦寒清泄,难免寒遏,在治疗上必须注意按其病位所在,清热解毒同时伍以辛味之药,疏解透发气分郁火,挫减热势,即“火郁发之”之法,临床上产后乳痈,产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高热病人,常用此法,可起到增强解热,解毒的协同作用。如一剖宫产后3天的病人,因乳腺管阻塞,会诊时见高热烦渴,畏寒而大汗出,胀痛而拒按,大便硬,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数,用抗生素治疗2天,仍高热畏寒,汗出不止,此病人大汗泄而热反不得解,更见畏寒,为热毒蕴结,阳热内郁,格阴于外所致,当清解透发郁热,通腑散结并治。药用柴胡 银花 炒山栀 淡豆豉 黄芩 大黄 荆芥 白芍 通草等味,清利解毒之中加辛透出热之品,2剂后,高热始退,汗出减少,畏寒消失,大便软,乳通,再诊减辛透之柴胡 荆芥 淡豆豉等,以防过汗,方以清利排毒为主,痊愈。

3化湿清热 分消开泄

产后外感高热因湿热合邪所致者并不少见,尤其暑湿季节的产妇,孕期产后饮食厚味太过,湿滞内积,一有外感,内外合邪,发热起伏难解。产后气血虚弱,暑湿发热,有伤于暑,伤于凉,伤于湿之不同,且感邪有偏重,表现有虚有实,虚实夹杂,标本缓急之区分,证候复杂多变,在临床上注意以下几方面辩证:(1)发热稽留不退;(2)排泄物秽浊:(3)

舌苔腻或薄腻而紧。以此作为产后发热合并邪湿存在的主要依据,治疗上看重从化湿祛浊入手,以求湿化而热解的效果,化湿清热之中除使用芳香苦燥,淡渗等常法外,还注意以下2法的运用:(1)调节升降:夏季居室往往不甚通风,为暑湿所伤,有多食肥甘,外感发热常伴见胸闷,纳少等湿阻气滞的证候,吴鞠通曾有“湿邪上焦,升降失司”之论,治疗中除以杏、藿、夏、菖宣气化湿外,常以积壳与桔梗相伍宣肺降气,柴胡与厚朴相伍升清降浊,注重肺主之气与脾胃之气的调节,利升降而转气机,分清升泄,求的气化湿亦化,湿化热亦解的辅助效果。(2)温化通阳:有产后暴虚,有不耐暑湿,外感高热而表现身热不扬或高热,面色白,脉数而弱,多粘汗而腹冷的病人,湿盛而阳微,化湿清热之中必佐以通阳。古法治湿温淡利通阳只是治疗的一个方面,真正的通阳化阴之关键是要做到不远于温。曾治一产妇,剖腹后6天,时值夏季多雨,伤于暑热后高温不退3天,诊为胃肠型感冒,见其体胖,神倦而面有垢色,口气秽,畏风,汗出粘手,纳呆,胸腹不热,下腹隐痛,便溏,舌苔白腻而干,脉数而不匀。先予藿朴夏苓汤化湿清热,2剂后,随见腻苔松化,精神食欲渐振,热势渐平,此病人素体痰湿较重,产后中阳不足,复为湿伤,难以温运湿邪化热,故通阳以化湿,湿化热亦清,湿温虽少温补之法,但结合产后特点,如湿浊确为中阳不振而胶着不化,只有在温通温补法中求之,不能碍于高温而畏温药,关键在于寒热虚实之辩证。

产后外感高热初起,挟有败血,热毒瘀结,施以通腑消淤治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即外解内泄并举。产后体虚邪实,无粮之师利在速战,有益无损,不可犹豫。产妇产后5天,发热4天,经抗生素治疗热势不减,询得热势朝轻暮重,入夜体温高达39℃,畏寒,形,神疲多汗,轻咳,下腹疼痛,恶露不多,产后大便一直未解,小便黄少,舌黯有瘀斑,苔淡黄腻,脉虚大而数。辩为产后气血亏虚,恶露未尽,外邪乘虚而入,肺气不宣,移热下焦,结于腑道,予大柴胡汤和解清利:柴胡 黄芩 马鞭草 牛蒡子 桔梗 大黄 赤芍 半夏 积实等,1剂后,仍身热不退,大便未解,加黄芪 当归 玄明粉 桃仁,1剂后大便得通,热势顿减,去玄明粉,继服2剂,寒热告净,恶露增多,腹痛消失,精神好转,转方调治而愈。

产后外感高热有产后体质因素和产后感邪发病病理表现的特殊性,但仍要掌握辩证施治的原则,而不宜见高热就投大剂苦寒清热,或顾护产后体虚误补,畏攻而延误治疗时机,只有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照顾到产后生理,病理方面的情况,随即活变,分清标本缓急,孰轻孰重,辩症用药,才是取得可靠疗效的关键。

上一篇:应用临床路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及护理体... 下一篇:瑞芬太尼在次高频喷射通气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