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的培养

时间:2022-06-13 01:29:26

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的培养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转折点。据调查,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30%~40%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出现退缩、厌学、孤僻及攻击等偏差。可见,要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各项幼小衔接工作,尤其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幼小衔接幼儿社会适应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其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儿期的某些特征,又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幼儿要发生一定的质变,这种质变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个条件主要是主导活动的转变,即幼儿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转向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活动,新的主导活动对幼儿身心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近几年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等严重影响了幼儿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的形成,这些都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这就造成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解决其最好的办法,应该立足于幼儿这一主体身上,针对幼儿适应所需要的能力的形成创设适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解决幼小衔接的实质应当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有许多的任务让幼儿自己来做,如晚上要写什么作业,明天要带什么东西,等等,由于幼儿园里幼儿学习的仅仅是口语,而不接触书面语言,因此幼儿上学后根本记不住老师布置了哪些任务。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虽然也有布置任务的现象,但大多数都是多布置少检查,完不完成一个样,对于重要的任务也会写通知告诉家长。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意识的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非常必要。这是在幼儿园想小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幼儿从短时间的任务培养向长时间的任务培养慢慢过渡,并注重让幼儿学习用图示表征各种任务。如让幼儿第二天带书或者本子,开始由于幼儿的任务意识不是很强,只有8%的幼儿完成,为了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我们采用小本子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任务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后讲给家长听,这样大大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几率,收到好的效果。

二、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入学后,大事小事都需要幼儿来解决,不像在幼儿园处处都有老师的帮助与提醒,家中有大人的包办代替,独立性的培养可以使幼儿获得能力上的发展,为幼儿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有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有益于适应入学后的学习生活。

在幼儿园里,我们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一些让幼儿独立做事的机会,如在生活上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端饭,饭后收拾餐桌,自己铺床、叠被褥等,在集体活动中设计有关的课程,为幼儿确立目的地,自己乘车到达。在乘车过程中,幼儿照顾自己,要聆听报站的站名,要有礼貌地询问司机一些事情等,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当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争抢玩具,都喜欢到同一个区域里游戏,我们老师就引导幼儿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减少幼儿对老师的依赖。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做到规范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一直以来,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绘画、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姿势,保护好眼睛,做到“三个一”,不在强弱光线下看书等,坐要背直;站要立正,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件事等。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特别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在大班后期,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组织幼儿开展了“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所要求。在集体活动时,我们要求幼儿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不插嘴,积极发言,回答问题要举手,上课注意坐姿,不交头接耳等,引导幼儿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同时,注重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在大班的下学期,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渐渐不依赖学具,用自己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幼儿在学习知识时慢慢地去探索、积累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地用脑去想问题,使幼儿慢慢地从动手操作学习过渡到用脑进行思考、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在日常对幼儿的评价时,也开始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提高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交际能力

1.独立生活能力

经过幼儿园3年的学习,孩子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虽然增强了,可由于小学不同的生活模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新环境里学要会和新同学相处,等等。因此,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新生活,必须加强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从孩子小班入园开始,我们就引导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大班,我们更是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引导孩子做好班级的值日生,懂得收拾好小组里的玩具,学具。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我们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评一评谁的抽屉里最整洁,谁的值日生做得最出色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强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落四,东拉西扯的现象,让孩子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2.幼儿的交际能力

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参与集体活动时学会与人商量;愿意给人于帮助,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同老师交流等等。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同级班联谊”活动,鼓励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在“大带小”活动中,班上幼儿与年幼伙伴交往,他既是哥哥、姐姐,又是活动领导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既要关心年幼伙伴,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说服年幼伙伴服从自己和信任自己,这样的活动,有效的增强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并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切切实实地把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落实到幼小衔接的各项工作之中,使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上一篇:百年火柴厂破产调查 下一篇:李开复组团炮轰美国香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