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辅人员综合素质及教学方法在临床诊断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09:00:31

提高教辅人员综合素质及教学方法在临床诊断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新形势下提高教学人员综合素质,采用灵活的临床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益,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诊断学; 综合素质 ;临床教学 ;获益

诊断学是培养临床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转换的重要工具。然而,新形势下,知识的暴涨以及人们对获得知识方法的多样性与便捷性,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诊断学临床教学需要。只有不断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的教学人员,把医院建设成一流的临川教学基地,才能引领诊断学的教育走在时代的潮流。本文将就提高教学人员综合素质及多种教学方法在诊断学教学中进行初步探讨。

1 培养高素质的教辅人员是前提(1)

知识时代,知识暴涨,日新月异,要求我们需要时刻都要更新知识,要不就意味着落后。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便捷,我们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获取领域里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走在时代的前沿,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最终会困在自己设置的牢笼里。

1.1 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 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临床带教老师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准则,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从“严格”、“细心”、“持之以恒”和“以身作则”几点做起。

1.1.1 严格要求学生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规范行为,,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及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求教师有严父慈母般的爱,同时也要给学生最起码的尊严,对待学生就如对待自己的孩子。所谓严师出高徒。

1.1.2 带教过程中要细 医学知识博大精深,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稍不留神,可能生命就会从你手中溜走。因此,从接诊、问诊、检查到开医嘱、观察病人等一系列诊疗过程都要细心、全面,不能漏掉对疾病诊断治疗有帮助的任何蛛丝马迹。同时,还要细心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心情变化,真正做到治病、治人。

1.1.3 管教要持之以恒 所谓恒即是持之以恒,不是一朝两日,而是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会终有被感召转化的一天。

1.1.4 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师傅就如父母,是学生的教育者、领路人,我们的工作、生活均需要做到表率作用,才能把学生领向光明的道路。

1.2 不断进取 提高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 195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Burwell教授曾说,医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有一半在10年内被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但问题是,没有一位教师当时会知道,到底哪一半以后会被证明是错误的或不适用的。这说明,随着时间流逝,现有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在逐步过时。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教学人员,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2 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诊断学实习在医院的时间及空间均有限,其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病人数、病种及病情。常常不能满足学生对临床知识学习的需求。因此,发散思维,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引领同学在条件紧缺的条件下正常完成诊断学学习就尤为重要。根据目前本院所具备的条件及所用的临床教学方法,初步总结如下。

2.1 电脑模拟病人 电脑“模似病人”有脉动、心跳,还会呼吸、流血和排泄,甚至对药物和医疗行为产生反应。“模拟病人”头部下端装有一个小型扩音器,它能像“有知觉的伤者或病人”那样回答医护人员的提问。全功能模拟病人的“学名”是HPS超级综合模拟系统,它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自由编辑模拟各种临床病例,各项生理指标自动变化,并可与临床各类医疗器械相配合使用,创造与真实病人完全一致的病情和病症,如对它施行正确治疗,它会恢复各项指标和机能,如果治疗错误,它就会病危甚至死亡,但通过电脑又可以让它复活,以再次进行其它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此“模拟病人”主要用来训练医生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我们应用心肺电脑模拟病人系统进行心肺部分的诊断学实训课教学,不仅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机会,达到了掌握心肺触听诊这一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2)

2.2 真人模拟病人 由于病人资源及电脑模拟病人资源的缺乏,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都在模拟病人身上练习,尤其是纷繁复杂的问诊过程。此时,模拟病人及模拟医生的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学生要充分掌握所学内容,掌握疾病的症状、体征。然后把学生分为病人组及医生组进行操作,医生组就针对症状进行问诊,而病人组则根据症状的特点进行回答,包括颁发症状等。进而体格检查等。提炼病史特点,得出诊断,进而讨论分析,达到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2.3 发散思维的应用 吉尔福德认为,人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常常“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即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这种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式就叫作“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3) 在诊断学的临床教学中,发散思维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中。首先,上临床见习课前让学生把见习内容复习,掌握问诊方法及问诊内容。第二,问诊病人前利用十分钟左右进行思维导图的讲述,即“问诊内容提炼―总结病史特点―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辅助检查―诊疗。”鉴别诊断要充分了解症状与疾病的关联才能更好的问诊。学生就带着这条主线进行问诊、总结。之后条件典型的有讨论性的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先是归纳总结(聚合思维),然后各个学生补充提问(发散思维),包括鉴别诊断。继而诊断分析(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其中包括鉴别诊断,辅助检查。继而为治疗。这样,启发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快乐学习,同时又能培训临床思维,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早期接触 见缝插针 早期接触临床,即是进入医学院开始就应该逐渐熟悉临床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可利用休息时间到附属医院里跟随老师进行临床知识学习,带着问题展开,然后再结合课本,反复揣摩、思考。直到熟悉、掌握。这在紧缺的病人资源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学习。但问题是庞大的临床队伍,如若没有规章制度,对临床工作亦是一种扰乱。因此,负责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有条不紊的安排学生下临床的工作,还要给其安排专业的带教老师。这样,才会既不影响临床工作,亦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机会。

3 不定期考核

不定期考核让学生随时都保持考试的清醒头脑,促进学生坚持学习。古老的临床考核方法基本都是几道作业或是写病历,同学间你我相抄,一个班的作业答案基本雷同,没起到考核作用及提高的目的。因此,通过不定期面对面考核,可以选择非该上课老师通过考核不同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及尚存在的不足,既可以促进学生不断看书、训练,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亦能对临床见习带教效果做出评价,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亦考核了老师的带教水平。一举两得。

4 结语

综合上述,新世纪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科技意识强的医学高水平人才,而且获取知识的方法层出不穷,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均面临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教学人员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积极进取,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苏,李燕虹.浅谈新形势下诊断学的临床教学[J].临床医学工程,2010,2(2):137-138

[2] 吴建珊,张春霞.心肺电脑模拟病人系统在诊断学实训课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年29卷19期 :2389-2390

[3] 王薇. 浅议发散思维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2(5):221-223

[4] 田茸,邱桐.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训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1):73-74

上一篇:信任 合作与成长 下一篇:转变教学方式 构建理想的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