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13 08:27:10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目标,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此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一、理论综述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货币供给的中性理论和非中性理论。

(一)货币中性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无关,即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会对实际产出产生影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支持该观点,他认为,供给创造了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始终相等,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只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指出,社会经济总是处于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货币均衡的实现同其他商品供求均衡的实现过程是一样的,因而货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是中性的。

(二)货币非中性理论

货币非中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会对经济增长影响。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经济产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强调政府应该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们也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3645.2亿元增加到2015年676708亿元,但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推动的作用逐渐弱化,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凸显。本节主要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下文的实证作铺垫。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年底余额由1995年的60750.5亿元递增至2015年的1392300亿元,同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95年的61339.9亿元递增至2015年的676708亿,二者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图2中,1995~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波动趋势,二者可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具体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1995~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的代表指标,借助Eviews6.0计量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是ADF单位根检验。将数据导入Eviews软件中,分别对GDP和M2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1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GDP、M2的值均大于临界值,接受ADF单位根假设,表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对非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还是非平稳的。二阶差分后的数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通过ADF检验。说明GDP和M2的二阶差分时间序列均为二阶单整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为了排除时间序列的伪回归现象,对M2和GDP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GDP=0.4948M2+41292.85

(45.85275)(6.170188)

R2=0.991044 SE=20150.66 F=2102.474 DW=0.671721

同时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

根据以上模型数据得出,方程显著成立。残差的ADF统计值小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所以认定通过单位根检验。因此上述变量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明变量M2与GDP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建立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短期相互影响力和调整速度,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M2与GDP的模型误差修正估计结果是:

ΔYgdp=9563.94+0.3198ΔXm2+0.1179ecm

t=(1.6295) (4.6462) (0.3838)

R2=0.5801 F=11.05142 DW=1.579086

从以上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ecm的系数为正,符合正向修正的原则。而且ΔXm2和ecm分别在0.1%和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从短期角度看二者有关系。因此两个变量货币量M2和国内生产总值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3 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当P值大于0.05时,接受原假设;当P值小于0.05是,拒绝原假设。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行的P值均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因此M2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也是M2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第三部分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货币供给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给的增加显著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符合货币非中性理论。并且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针对分析结果给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货币政策调控能力

为了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需要全面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效结合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窗口指导调控经济,以此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度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速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样本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仍然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政府还应当利用货币政策以外的其它调控手段,尽量减缓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维持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使利率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和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断增多,使货币的形式不断多样化。在这种情形下,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和可测性将逐渐降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除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也是可以考虑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经济变量。加快利率市场化,使之成为可行的中介目标,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王静,魏先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2(6).

[2]郭文旌,周磊.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J].南京经大学学报,2008(1).

[3]王俊杰.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8(6).

[4]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10).

[5]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作者简介:王莹(1992-),女,汉族,甘肃庆阳人,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财经学院,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上一篇: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借道”信用卡专项分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