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谐 生命支撑

时间:2022-06-13 06:06:59

婚姻和谐 生命支撑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瓯北诗抄》中,有一首讴歌夫妻情深的诗,写得真挚入微,诗云:“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残灯光。山妻窃笑老何苦,儿辈读书无此忙。”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对老夫妻相互理解、彼此关心的妙然情趣,洋溢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可亲可敬:已经睡下的诗人忽然思得佳句,唯恐忘记而披衣坐起,在微残的灯光下书写下来。身边的老伴不禁暗笑,并逗趣说:“儿辈读书无此忙。”一幅老夫老妻和谐相伴的情景跃然于字里行间。夫妻和谐是健康长寿的一大法宝。忆往思今,感触甚多。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仍维系多年来存在的模式,婚姻不仅是一种社会契约,也是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人类中的男男女女,离开了这种契约的规范,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和谐、不适应。尽管一些人在探索婚姻的变革,家庭模式的更新,但这种契约的规范,展望未来还会依存,而且还要继续不断地完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庭是有超常稳定性的社会基础,处于道德伦理形态的中心位置,一直受到世代人们的特殊关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社会最小单位和细胞,开始发生缓慢变异,旧式大家庭和各类小家庭逐渐解体,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象征之一。婚姻给人们带来的裨益是极其广泛的,是持久的,是发展的,它不单是的满足,繁衍后代的需要,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就是生活的相互协助,生命的彼此支撑,对于中老年人尤其如此。婚姻生活处理得当,自会称心如愿,善始善终。应该看到婚姻是男女共享获利的纽带,是推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一对夫妻经过青年时的缱绻、中年时的忙碌,逐渐地进入老年,相互间对情趣、志向、爱好的理解已非言语可形容,而这种理解,恰是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要素。

漫长的人生长河,时而顺风顺水,时而浪涛翻卷,对于年老者来说,这些都是过去了的历程。年迈夫妻相依为伴,意味着还要携手走过后面的路,相伴依随,此呼彼应。然而,这一段路相伴同行,又不那么容易。比如,老年人的器官衰退,身心功能障碍,神志情绪改变,极需彼此理解,耐心相互关照。又如,家庭关系变更,子孙后代成长,经济状况转化,需要相应调适,观念随之改善。再如,退休在家朝夕相处,处理琐事分歧,生活难以如愿,还得互相尊重,尤需交流体谅。还有,要去除家庭生活单调乏味,寻找共同乐趣,避免寂寞孤独,增强信心活力,深化夫妻情感。医学界和社会学界近年提出,饮食营养、运动锻炼之外的第三长寿因素,就是“婚姻和谐”。

然而,2008年有资料表明,中老年人离婚率正在全面赶超青年人。国内某地方法院调查结果显示,1980年,因“性格不合”而要求离婚的中老年人为0,2001年增长到13.7%,2003年增至37%,2008年猛增到54.6%。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与2001年修订实施的《婚姻法》,间隔21年,离婚率却上升了近3倍,增加的离婚案例,几乎都是大龄或高龄夫妇。从人的生长规律来讲,中老年人已属生命脆弱群体,因婚姻不和谐导致离异,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倘使将这种现象说成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看作是“人性展露”的开放,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岂不成了无基之厦?

据海外媒体报道,韩国统计厅最近公布的“2008年离婚统计”显示,2008年的离婚数为11.65万件,比2007年的12.41万件减少了7500件,约下降6.1%。离婚数在2003年为16.66万件,达到本世纪的顶点后,连续5年持续减少,并恢复到1998年11.63万件的水平。这是指的45岁以下的男女。反常的却是50岁以上人群的离婚率自2005年之后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尤其55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至54岁的女性分别增加了13.7%和17.7%,居所有年龄段中新高。又,韩国人和外国人夫妇的离婚率每年都在递增,去年占所有离婚数的9.7%。社会学者调查认为,中老年离婚率上升原因有四点:婚姻观念改变,生活压力增大,社会环境宽松,家庭成员减少。尽管这样剖析详解,恐怕还没有触及根源深处。

近年,有关“老年婚姻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表明: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有效增进生理及心理健康。新疆是国际自然医学界认定的世界五大长寿区之一。2008年底的调查报告,新疆百岁老人达到1413名。夫妻寿星416对,约占寿星总人数的51%,可见婚姻和谐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项家庭调查表明,男性未婚、离婚、丧偶者活到65岁的占70%;已婚并夫妇健在活到65岁的占80%~90%。 已婚夫妇大都彼此关心伴侣的身心健康状况,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日常生活互利共勉,监督不吸烟,鼓励少饮酒,禁用,心态不过分忧郁,岁月有安全感,缓解压力;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老年夫妻调神养生,使心理上得到抚慰,生理上得到排解,也能促进脑组织中脑啡呔、酶和乙酰胆碱的分泌,平衡机体正常代谢,更有利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协调,进一步使身体各部物质代谢调节到最佳状态。反之,家庭不和,夫妻反目,日夜争吵,同室操戈,由此酿致“家庭冷暴力”恶性案例时有发生,这就会使夫妻的情绪长时间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慢性病复发或加重,甚至出现意外死亡。

国人中有句流传深远的民谚“少年夫妻老来伴”,仅仅一个“伴”,彰显出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阐明了非常深奥的社会哲理,浓缩了难能可贵的情感真爱,凝聚了人生历程的颠簸体验。

“现代人”眼里的中国老式爱情――相守,有些太经典了。然而,就是这种经典,维系了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家庭和睦,且被公认为是最大的幸福。千百年来被人们推崇、品味、讴歌、传颂。即使是西方人对于老夫妻的相依为命,同样倍加珍惜,结婚二十五周年叫“银婚”,誉为“第一大典”;结婚五十周年称“金婚”,誉为“第二大典”;结婚五十五周年为“翠玉婚”;结婚六十至七十五周年,是“钻石婚”。人生长河,万事变数,能够形影不离到老的年迈夫妻,犹如钻石,弥足珍贵。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基于种种原因,一些老年夫妻长期异地分居或分室而居,不利于身心健康,极容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老年人最怕独处、空房。若长期分居,有话无处说,思想不交流,心事不沟通,日久招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夜晚同床共眠,可互诉衷肠,能彼此开导,医治精神创伤,化解心中郁闷,让痛苦、忧愁、懊恼、烦闷在相伴关爱中消除。分居还不利于相互健康监护,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疾病,有些病多在夜间发作。由于年老感觉迟钝,反应能力比较差,出现病状感觉不甚明显,使一些疾病的重要征兆被忽视,从而贻误病情,甚至失去抢救的最佳时间。因此,老年夫妻同床共眠,也是维护双方健康的重要保障。

老年夫妻各依所长,适当参与社会活动,还可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可使人的心理获得一定的满足,增强彼此吸附力和相互凝集力,敦促两人统筹收支,节俭积蓄,安排度日,优化生活。夫妻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牵挂,相互体贴。接触琐事,看似复杂,凭借阅历,化作简单。千般忧烦,―笑了之。减少疾病,增进安康。中国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4亿,占总人口的10.46%。老年婚姻生活既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自身的调适。老人不要让婚姻显得枯萎淡漠、老态龙钟;要学会给婚姻补充“青春激素”,让老年爱的火花闪亮。

上一篇:职业女性遭遇职场尴尬情 下一篇:生发器能让头发长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