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

时间:2022-06-13 03:09:07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

摘 要: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既是锻炼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学水平的必要准备之一,为将来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解决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对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学水平有关键性影响的阅读是语文的重要形式之一,听、说、读、写中,有三项都与阅读密切相关,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界对小学语文阅读给予了足够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

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努力和实践,我国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典型性问题。

1.忽视了“阅”与“读”的关系,偏“读”轻“阅”

教师在教学中,单纯注重字、词、句和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文章背后的思想内涵,错失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机会,导致阅读课成为识字课。

2.“以生为主”成为形式

小学生刚刚走出启蒙阶段,具有求知欲望强、精力却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教师一味地讲解阅读内容而忽视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阅读课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重视课前预习,主要包括查阅工具书和通读两部分

任何学科,预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对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更是如此。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极其有限,文章中的生僻字、词是阅读的一大障碍。课前预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课下借助工具书的帮助,查阅不认识的字、词,可以读通、读顺文章。在预习之前,教师可以设定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了授课效率,避免了无效劳动。

课前预习也能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接受任务―查阅―通读”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学习的途径,即使他们意识不到,这也将成为他们渐进积累的模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进而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

2.采用总―分―总的教法

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课堂实践,体会到总―分―总的学法最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按照此种学法的逻辑顺序,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上阅读,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根据中心思想层层剖析,寻找支撑观点的句子、段落等,最后经过详细分析课文,重新体会、理解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比如,四年级上册同步阅读中的文章《一个苹

果》,通过课前预习,整合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一个苹果,体现战友之间的相互关心、谦让。然后,让学生寻找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词语,最后再次总结全文,重温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此种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几年,教育界一直在强调“把学生作为主体”,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某些教师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上,片面地认为拓展课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脱离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致使课堂上“热闹多于知识”、条理性缺失的现象频频出现,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学习极为不利。通过这种总―分―总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正规的学习模式,同时有助于在挖掘文章内涵、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下保证阅读的趣味性。

3.重视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小学阶段语文科目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其实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写出精彩的文章,离不开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广博、高效的阅读。同时,写对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借此布置相关写作题目,通过学生的写,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写作的内容与所阅读文章的关联性,使读与写有效结合。

总之,阅读是沟通学生、文章以及日常生活的纽带,教师应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宽松的课堂环境、灵活的阅读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阅读。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化三探.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7.

[2]李旭.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小学语文,2008-07.

[3]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6.

(作者单位 四川省古蔺县石宝镇长坪小学)

上一篇:如何挖掘数学教学的“娱乐性” 下一篇:注重细节 插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