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术现象与批评之我见

时间:2022-06-13 01:20:53

中国当代美术现象与批评之我见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美术也随之风云迭起、思潮不断。美术现象千变万化,美术批评随之而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中国美术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而到了当今的二十一世纪,美术现象表现出了病态,不复以前的辉煌灿烂,美术批评也开始利益化、低俗化。本文旨在分析当代美术现象及批评的存在情况,与上世纪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并从美术批评方面着手,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能帮助美术批评进行重建,振兴中国美术的社会地位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当代;美术现象;美术批评

改革开放的进程慢慢将中国美术的字眼拉入人们的视野,当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喜欢精神上的享受。在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美术不断模仿、创新,走过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美术批评随着美术现象的发展应运而生,可以说他们是一对亲兄弟,也像水火不容的仇人。他们之间的作用在某段时间还是积极上进的,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众多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他们没能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中国美术开始变得市场化,呈现出病态。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近几十年中国美术现象与批评的状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当代美术现象与批评状况

中国美术可以以“当代”走进人们的视野,是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事。所以以下分三个时间段简要阐述一下各时期中国美术的存在状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画家个人创作的萌芽时期,所以很多创作都是即兴的、自由的,没有特定的约束,每个创作者都充满激情与活力。这圆了许多青年的画家梦,发掘了大量的优秀青年画家。各类创作风格风起云涌,有比较著名的美术新潮和八九美术大展,给了画家们提供了展现激情与活力的平台。同时,中国当代美术批评随之产生了,不过那时没有专门的美术评论家,但一批有思想的人士在美术作品的讲解、阐释、风格确定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后,也有一些专门的评价组织和学者出现,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推进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术发展可谓复杂缤纷,照搬照抄似的美术以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创新的美术也刚刚起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了影响比较大的雕塑热潮、新学院派、人体摄影、新文人画等美术现象。鼓励了一部分青年学生进行灵感创作,引导了美术创作的流行趋势。人体摄影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并得到很高的关注度,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而在美术现象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美术评价却开始迷茫,面对新兴学派的发展,他们失去了当年的先锋意识,在特定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选择了沉默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和权益。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美术批评的无力和美术创作的疲软,一些美术现象并未幸运的成为当时文化的重心。

到了全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美术走入了空前繁荣的年代,但不同于刚开始发展时的激情,这时的美术现象和美术评价慢慢偏离了正轨,一些非主流的、特别的美术观念和创作手法备受大众推崇,比如出现了“唯丑现象”。美术应该是用来记录美、发扬美的工具,而近几年一些画家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画笔画出脏兮兮、木呆呆、冷冰冰的形象,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某种感觉,以寻求自身的刺激。再者,在这个攀求物质的社会,美术事业也变得越来越利益化,唯利是图。一些画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忘却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得到荣誉和金钱不惜出卖自己的灵感迎合评委的口味创作低俗大众的作品。而且美术市场慢慢演变成商业市场,美术作品粗制滥造,仿造名人名家的作品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当然中国美术作品出现这样唯利、唯丑、唯商的美术现象与其存在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与美术批评的无作为或副促进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很少看得到惩恶扬善、原意出来说句公道话的批评家,更多的是鼓吹一些飘忽的东西。当我们意识到美术评论家早已沦为普通的画评者的时候,就说明当年美术繁荣激情的时代已经被商业化时代替了。另外,网络的高速发达将美术现象与美术评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一般来讲,网络上出现一个热点现象,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必将引来一阵评论,这样美术评论必将承载了许多不该承载的内容。美术评论的泛滥使用使得美术批评的意义和价值日趋减弱,那些无意义的言论与评价对积极地美术矫正没有丝毫作用。

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改进和发展

由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知道,美术现象与美术批评联系甚密、相辅相成。要想振兴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美术批评的作用。而当代中国美术批评明显处于滞后的状态,所以以下提出几点改革方案以供参考。

首先,要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明确的美术批评标准。现在社会上通用的批评标准大都是传统观点上的,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对有些现代美术缺乏引导指正作用。比如说,传统的批评标准对中国画与水墨画的论辩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中国画是区分于西方画派而形成的体系,随着水墨实验运动的兴起,中国画与水墨画概念之争难倒了一批自以为了不起的批评家。这说明,评价标准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美术创作的潮流,而不应固步自封。

其次,应重视网络的传播作用。不同于以往的美术批评形式,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新媒介美术批评占了总体的大部分比例,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阅读者的范围,增加了批评者群体的数量。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展中国美术批评之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本背后隐藏的诸多顾虑和水分,作品中充斥的假话、客套话,以及行业内部形成的不良风气都需要人们自觉地发现并及时解决,积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监督。

最后,批评家自身要有自己的处事风格和面对诱惑的自制力。在批评家的队伍中,必然存在专业水平高低不一的艺术家们,有的高瞻远瞩、一阵见血,有的生搬硬套、食古不化、偷工减料。自身水平不一,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长期的积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如果因利益的驱使而做出有失职业道德的事情,那么就是另一层意思了。

总而言之,必须加强美术批评的积极作用,结合时展的规律,振兴中国美术的社会价值,加快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易英.中国90年代美术批评[J].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2009(03)

[2]杨乃乔.21世纪中国美术批评跌向道德底线后的困惑与拯救[J].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02)

作者简介:焦航涛,男,西安美术学院2012级影视动画系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辽宁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建设的现状和发展... 下一篇:论宫崎骏的《龙猫》中所蕴含的日本民俗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