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探析

时间:2022-05-11 04:20:51

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探析

摘 要: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并重,新思维、新观念不断碰撞交流。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的关系是有机互动、缺一不可的,是艺术的本体论和发展论。目前,中国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滞后,理论远落后于创作和实践的需求,不仅难以承担应有的职能,反过来又制约着创作实践。因此,要适时准确的找出问题的成因,为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提供翔实的依据。本文就美术教育理论与创作实践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究。

关键词:工艺美术;理论;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从20世纪初便开始兴起,建国之后更是在理论建设发面有着长足的进步,“实用美术”观点、“工艺文化本元论”以及现代设计观念等观点纷纷出现,对我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现在研究工艺美术理论有着很好地借鉴意义。理论和创作的关系,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有机互动,缺一不可。这既是艺术的本体论,也是发展论。而目前,中国艺术领域的理论状态是滞后、苍白,甚至是“缺席”的。由于理论远落在创作、实践需求的后面,它不仅难以承担应有的职能,而且反过来制约着创作和实践的发展。美术理论研究滞后和失衡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今中国美术学的发展,十分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交融互补、互取所长,吸收多方精华以求建立起新思想、新观念、新方向的学科格局,使之融会到世界美术的格局之中。要扭转目前这一状况,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聚合社会多方面力量,制定并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从管理、引导入手,组织起以中青年专家为主体的理论团队,形成气势浩荡的主流声音,才能实现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的良性发展目标。

二、美术理论与创作问题的成因

(一)量大于质的繁荣。美术创作从整体上看,我国当代美术的繁荣是量大于质,甚至有泡沫化成分;从数量上看,中国当代美术家居于世界前列,但没有世界性影响的美术大家,这和中国的地位不相称。近20年来,中国美术界还缺少有轰动和大影响的力作,虽然有多项大规模的美术展览,评选出很多奖项,但是没有高水准的、令人赞美的精品力作。与国家利益和时代主旋律关系密切的主题性创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明显呈下滑趋势,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需求不相协调。

(二)人文精神缺失。一是体现出近20年来工笔画法的长足进展,二是表明写意画法后继乏人的窘困仍在加剧。今天的中国画坛,人物画不如山水、花鸟兴盛,直面现实的作品很少见;制作性技法风行,书写性笔墨弱化,这些是画坛的普遍现象。近些年来,没见有心人呼唤力作,撼人心魄、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力作不多。从世界艺术现状来看,中国当代美术的观念、手法、材质、技术和传播方式仍显得单一,对多媒体艺术、影像艺术、材料艺术、装置艺术等新科技手段运用不足,也不多。

(三)批评的商业化转向。美术批评应体现监督功能和用前瞻性思维对创作进行引导,批评成了作品的简单图解和对美术工作者、美术品溢美捧场的广告性文字。批评家、画廊的策划人只受人情关系和利益的驱动,忘记和削弱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与批评关系最密切的是杂志,在发行方面出现了混乱复杂的局面,对此有评论者撰文抨击这种现象,指出这些做法挫伤了学者的科研积极性,导致低水平重复、学术腐败的滋生。在这样的方式运作下⒒岢鱿止利主义、学术庸俗化等消极倾向。

(四)消费主义时代对艺术产生的正负效应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画家过分的追求金钱,唯市场利益为创作动力,导致一些有能力的画家水平明显下降。一些研讨会和美术批评成了商业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伪风泛滥,炒作和欺诈时有发生。美术展览五花八门,真正具有文化性的少,成为了普通商业化展示行为;名人剪彩、题字和铺天盖地的花篮,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展览成了社交场所,展示艺术和欣赏艺术已退居次要位置,美术展览的商业化出现了赝品问题和相关纷争。

(五)美术理论亟须与时俱进。我国的美术理论领域,整体上并未与时俱进,无论方法论、技术手段、专业结构、机构人员及管理手段仍停留在以往水平上,这不利于今后的开拓和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电子数据形态的美术图像库、美术文献库、美术信息中心等,在研究方式、技术手段和组织管理理念上明显滞后,这将制约美术学科整体水准的提升。

二、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的深化

(一)设计理论的发轫与发展。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造物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在利用普遍性规律指导与完善生活实践的同时,将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方法引入理论的探讨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设计的最终目的。第二,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论,将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保持理论建构能与科技同步发展。第三,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发掘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与活力,将中国传统工艺理论与西方先进经验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文化理论体系,并将之介绍出去,促进理论的推广与传播。第四,抓住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构建适合信息时代的理论体系,充分利用便捷的信息交流提高设计实践的效率与质量。

(二)工艺美术的学科互动。关于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所涉及的多学科互动,工艺美术学已不只是单纯的美术创作活动的研究,而是一个与多学科相关联的交叉学科,它是一种围绕着物的美化和环境美化而进行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互相协调的综合体。这些学科互相联系,彼此制约,共同影响。我们对工艺美术的研究也必须从多学科、多角度的视野展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术理论的进步,其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美术史论与多学科融合,美术创作与多学科融合,围绕工艺造物的实用和审美原则,现代工艺美术所涉及的学科种类在以外基础上不断扩大,包括:哲学、美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为我们研究现代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的发展。

(三)吸收与借鉴:融会中发展的美术学科。当今的美术学科与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已然鲜明确立,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点,无可置疑。那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就需要发展多元化的学科,只有在学科领域上求变、求进,才能在人才和文化建设上领先于国际同行。要建立中国新型的美术学科,一要注重吸收传统的文化,立足于自身的传统平台,二要向西方美术学界求取经验。中国美术史学与美术创作一样,都存在与世界先进美术学研究方法接轨问题。美术史学家史学眼光的陈旧、美术家创作观念的落伍是制约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因素,而观念的及时转变又是推陈出新的根本动力。回归复兴呼声和向西方学习都在美术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回应。对于美术创作的新动向,史论界也能否做出积极回应,或冷静反思,或热烈探讨,偏重于美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史论研究值得蓬勃展开。美术史论在美术创作的带动下,美术创作在美术史论的引导和推动下,实现互动中共生,就能够向着多元的格局发展。

(四)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并重。美术的继承与发展要与时俱进,如何把中国美术发展融入到世界美术的格局之中,是中国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要思考的问题。2014年对于中国美术界来说值得纪念的大事件太多太多,由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领衔主演”的全国美术大戏精彩纷呈,在这台美术大戏中,各个门类的美术创作有所进步和提高,新思维、新观念不断碰撞交流,青年美术家集体发声,青年美术家成绩单亮眼,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引人瞩目,写实画派成为油画创作中坚力量,呈现出全国美术创作的新气象。美术创作是时代的产物,这批优秀青年美术家即便没能得到像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指导,但其思想观念、艺术取向都更为活跃,更着意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突出的个性化绘画语言,作品面貌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更趋向于多元性和当代性,作品也必将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特殊精神风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美术界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争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于亨.当前美术理论与创作的几个问题[J].美术向导,2012(4).

[2]段鹏.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问题的成因[J].中国美术教育2015.06

[3]燕群.吴冠中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论美术之真实性 下一篇:中国新民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