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方法探微

时间:2022-06-12 06:11:24

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方法探微

〔关键词〕 美术教学;主体意识;培养;方法;艺术氛围;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119―01

“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个体,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我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积极创设艺术氛围,让学生成为欣赏、鉴赏作品的主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很多美术素材和美术珍品供学生欣赏,并想法设法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到美、感受到美,让他们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还应该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美的事物,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欣赏、鉴赏无处不在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我在教学名作欣赏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著名画作来供学生欣赏,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近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椅中圣母》等。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接触、了解这些世界美术珍品,并将画作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内容和价值、作者的情况等加以解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二、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成为探索、求知的主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主题适时提出一些可供学生探讨的问题,把问题融于教学之中,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收集、整理所需要的美术素材,在共同的探究中引领学生成为探索、求知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上完“中国古建筑欣赏”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在旅游时看到的庙宇及各名胜古建筑拍成照片或视频和大家分享,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家长也积极帮忙。学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让学生分成组,然后利用高粱秸秆、麦秆等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以“中国梦――我梦想中的家园”为主题进行创作。他们创作的作品丰富多样,活灵活现,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很令人叹服!

三、组织小组活动,在动手创作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小组活动的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通过小组的形式一起创作,一起研究学习内容中的疑问,一起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较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他们的艺术潜力。例如,我在教“京剧脸谱”中的人物性格造型与脸谱、服饰的关系时,尝试着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颜色的零碎布料,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自由分组制作出脸谱和服饰,然后分别挂在或穿在具有相同性格的同学身上。这样的做法很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男同学热衷于做脸谱头饰,女同学热衷于做服饰设计,大家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四、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指导者。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和缺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帮助学生寻找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如,在“小伙伴”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各组的作业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还到台上来指正、修改。在相互的评价中,学生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在教学评价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目的。

上一篇: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 下一篇:从三大球失利看中国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