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游探析

时间:2022-06-12 11:58:57

黑色旅游探析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色旅游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同时也是颇具争议的领域。黑色旅游是指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本文在探析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谢彦君对于旅游的定义完善性,并针对旅游体验过程,提出了预见性黑色旅游和不可预见性黑色旅游。

[关键词]黑色旅游;旅游形式;旅游动机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54-02

黑色旅游不是新生事物,如欧洲中世纪朝圣者前往宗教殉难地的旅行、新奥尔良的“卡特利娜飓风灾难之旅”等。这些都是体现死亡、灾难、暴力与悲伤的黑色旅游,并在国外慢慢成为旅游的一种新特色。随着20世纪战争旅游、暴力旅游、监狱旅游、大屠杀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的出现,使得黑色旅游变得广泛化、多样化。直到1996年,苏格兰大学的玛尔考姆?福利和约翰?莱侬针对此种现象首次提出 “黑色旅游”现象,随后出现了“黑色景点”、“死亡旅游”、“暴力遗产”和“不和谐遗产”等概念。

黑色旅游最初在中国被认为是迷信旅游、黑土地旅游、煤炭旅游的代名词,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范畴包括战争旅游、灾难旅游和监狱旅游。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许多黑色旅游地也同时与一些红色旅游地重合,如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井冈山烈士陵园等。因此,我国的黑色旅游中包含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

一 、黑色旅游概念探析

目前,对于“黑色旅游”尚无统一界定。马尔科姆?福利和约翰?伦农认为,黑色旅游就是访问悲剧遗址, 或者是参观与历史有关的战场和刑场遗址的行为。黑色旅游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外的研究中通常用“dark tourism”来表示相关的旅游现象,同时如死亡旅游、悲伤旅游、 公墓旅游、监狱旅游、战争旅游等一些相类似的表述方法。国内有学者认为,黑色旅游是“一种旅游者通过对黑色事件发生地的旅游景点或者模拟构造的黑色旅游情景的游览, 从而获得满足受教育、好奇心和受刺激等目的的旅游体验活动”。还有学者认为,“黑色旅游是以战争、死亡、灾难等悲剧性事件为主题吸引物设计旅游产品, 以此激发旅游者探求另类旅游体验从而所引起的旅游者的空间位移活动”。

黑色旅游中游客带着悲伤与忧愁进行旅游体验活动,结束后游客获得的是更加悲情的心情,从旅游学角度来说完成了审美,但是这种审美的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的悲痛情感贯穿始终,并且游客从悲情心理中认识人生,使生命得到非常的升华,这是黑色旅游最大的特性。黑色旅游的产生是世人对于世界苦难做出的一种反应,呼吁人们关注世界不稳定和苦难的一面。提出黑色旅游具有的后现代特性,对现代社会的核心秩序、理性以及进步提出了挑战,而死亡或者灾难事件的长久传播则需要依靠现代的高科技通信媒体。

谢彦君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他主要强调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旅游最本质的规定性,是所有旅游都具备的统一内涵。比如休闲观光旅游,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惬意、愉快的情感体验;探险旅游是游客进行自我挑战,寻求一种新型体验;保健旅游是为了自我身心健康,获得愉快的体验。

因此,谢彦君对于旅游的定义和国内外学者对黑色旅游的定位是相互矛盾的。笔者认为,黑色旅游从旅游者的情感方面来说是无法满足谢彦君所提出的达到愉悦的状态,谢彦君对于旅游的定义是不完善的,不能对旅游进行全面定义。他对旅游所定义的主色调为愉快,而黑色旅游的主色调为悲伤,黑色旅游不能为旅游的必要充分条件,是不成立的。

近年来,黑色旅游因其独特的吸引力而受到众多旅游者追捧,现已成为广义休闲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黑色旅游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主要体现的是悲痛、沉重、敏感、冲击性的心情。而休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休闲、追求美感、愉悦身心、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发展自我,认为休闲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或项目,是 “旅游目的地近、活动时间短、形式简单、气氛轻松、费用适宜”的一种旅游活动。黑色旅游悲情型的旅游动机与休闲旅游追求美感、愉悦身心的旅游动机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笔者认为黑色旅游不应该属于广义的休闲旅游。

作为传统大众旅游升级版的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比如心灵、朝圣、主题旅游。从主题旅游的概念以及内容来看,黑色旅游也可以作为广义范围内的主题旅游。从主题旅游的角度出发,黑色旅游是对悲情型专题或者黑色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二 、黑色旅游的类型

(一)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黑色旅游

依据旅游者行为方式可以将黑色旅游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其一,去见证公共的死亡,这种行为在古代东西方都是普遍存在的,古代中国在市井口斩刑、车裂、凌迟等以及英国等的西方国家施行绞刑等,这都是属于合法的范围。其二,参观大规模的或者个人的死亡地,而这种死亡是以前发生的,这是最为普通的黑色旅游形式,而且旅游形式多样;国外知名的有奥斯维辛集中营、庞贝古城,国内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汶川地震遗址。其三,到死者的拘留或纪念处。主要是包括去参观监狱、坟场、陵寝、地下墓穴、战争纪念碑和衣冠冢。其四,去参观死者的遗物或者象征性的纪念物。这些地点主要为综合性的地点,在那里,许多死者的遗物或模拟物被陈列着。其五,去观赏对死亡的模拟与演绎。这一类型的黑色旅游主要体现在宗教的行为中,在复活节的时候抬着耶稣以及其他的基督教人物的雕塑游行。

分析已有的观点和实际经验,笔者认为,黑色旅游可以分为可预见性黑色旅游与不可预见性黑色旅游。黑色旅游是情感性旅游中的另一面,虽然以前学者们对此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它绝不是一种边缘化的旅游形式,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前往黑色旅游景点的游客提前可以预知自己将要游览或体验的情感体验,在自我预知和实际情感体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情感是在体验之前存在的。可预见性黑色旅游的游客出游的动机就是去黑色旅游点体验黑色旅游带来的非同寻常的感觉,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黑色旅游概念。相对于可提前预见的黑色旅游体验而言,旅游活动过程中突发的、不在原有计划内的事件却能够带给游客的是悲伤型的黑色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为不可预见性的黑色旅游。如发生在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游轮撞上冰川事件,在此次的旅游过程中游客经历了黑色旅游中悲恸的情感体验。游客亲身体验到了失去亲人、朋友的离别之痛,沉船时的强烈求生等悲痛的情感体验。不可预见性的旅游活动在情感方面也包含在黑色旅游范畴之内。

上一篇:浅析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宋代耀州窑瓷碗的... 下一篇:对酒泉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及品牌创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