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创新的生命力是自我批判

时间:2022-06-12 04:28:38

哲学创新的生命力是自我批判

摘 要:创新首先是一种开拓精神,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从事别人不敢尝试的工作,有敢当天下第一的魄力和勇气。从哲学上来看它是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活动,而哲学以批判的方式思考现实生活和哲学自身,通过自我批判实现哲学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并通过批判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拿出优化的方案。正确理解和运用哲学的自我批判功能,能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精神和动力。

关键词:自我批判;哲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哲学本质上讲并不是提供具体系统的理论知识,哲学的本质是提供思想。哲学本质上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它并不能让学习者学会“是什么”这一类的具体的知识内容,而是思考“为什么不是这样”和“应该是那样”的一种思维活动,哲学的侧重点则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正如哲学的本身意义是基于对现有存在的批判,从而为人们指出更新更合理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回答人们的疑问和生活的意义,帮助人们更有价值的生存。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哲学与其他具体学科不同,它没有某些确定的领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它可以立足于整体和全局,在现实的运动中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它帮助人们从身边的琐事中超脱出来,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和世界的根本问题,使人能在繁琐的事物中过的更加有意义。

一、哲学批判的基础

哲学意义上的批判并不是对以前原有东西的否定,并不是抛弃以前所有的东西,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的反思和批判,其目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也就是说,哲学的批判是对原有东西的适当调整,批判的基础首先在于对现存进行合理的理解。哲学是对智慧追求的一种过程,但其过程要立足于现实,以现实为根基,就是对过去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哲学是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现实生活的;永不满足的是人类的天性,但这个前提是必须满足他个人的基本生活之后,不安于现状的人类,是在已有现状的基础上的不满足。如果说,现有的哲学是对原有哲学思想的再思维活动,可以说它是现有哲学思维活动的前提,没有前提作为批判的目标,批判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哲学不可能得到继承、发展和延续,现有的批判者也就没有足够的精神粮食,为人类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于人类的认知活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这是使人类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特点,其以语言符号系统作为媒介和社会传递物的人类,不仅能够从前辈那里获得和掌握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能够把自己所取得的知识和经验传递下去,为后人的认知和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社会传递模式使人类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这个过程也需要对以前的事物的进行鉴定,接受的过程并不是盲目的,否则就不能反映出创新和发展,所以人类发展和创新是离不开哲学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西方哲学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这个传统的继承,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的作用,更在于对传统的革新,在批判中实现对传统的变革。对现实的论证,也是哲学批判得以进行的条件,在论证中才能深刻理解现实生活,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知道批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去批判,通过批判要么修补了原有的观点,从而实现超越,或者摧毁了原有的体系,实现自我扬弃,开拓出新天地。

在哲学的批判中,通过对时代的存在和意义的理解或自我意识,科学地把握实践中的矛盾,正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对事物特别是惯常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论前提的勇敢怀疑,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不能正确的提出问题,也就失去了批判的对象,“胡批”、“乱批”不是哲学的功能;没有勇于怀疑的精神和态度,迷信权威,唯书唯上,做习惯思维、习惯势力的奴隶,也就不可能有批判的要求。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彻底的批判,这种批判贯穿着对批判者及其哲学本身的自我批判,它所要批判的不仅仅是作为思想对象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哲学理论或哲学思维方式自身。哲学的自我批判的内在要求是批评者要敢于面对和承认的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环境、传统给自己造成的局限性。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所存在的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一尘不变的东西。真正有生命力的哲学,它是能意识到这种局限性,并将对这种局限的反思、批判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才能是人们加深对现实存在的历史性的理解,从而才能确保哲学的价值性原则不会因僵化自封而死亡。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纠正,自我超越,才会使现代哲学的价值立场更为合理,才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好和更为合理的方案。

哲学批判是一种冷静的无私地反思和批判,通过对时展的自觉把握,渐渐地明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以促进人自身发展的方向感,增强在实践过程中的自觉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哲学之所以是不可替代的,是在于人类不能没有对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上面的自我意识的理解。新的哲学问题,新的提问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新探索,对人类生活的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理性的揭示人类的矛盾与困惑,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从而塑造和引导新时代的到来。

哲学创新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创新不是随意可以进行的。只有当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系统反思的时候,才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可以向前发展,才能做到既肯定自己又超越自己,不仅实现了哲学上的创新,而且还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社会变革。

二、哲学创新的意义

哲学必须创新的根据是在于社会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新的实践需要一种新的哲学理念作为支撑,因此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实践中,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社会实践,对象,内容和具体实践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是在不断前进的发展,是超越自我极限的发展,是制约和打破制约的矛盾斗争中不断前进的。只有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才能永葆哲学的生机和活力。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时代的哲学创新,从来都是以当时实践突出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并存在着自己特有的历史局限性,不断克服这种局限性就构成了历史的连续和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每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都是对于现实实践的彻底反思和深刻批判的结果,不仅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指明了途径,更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方向,并描绘出了具体的蓝图。哲学的批判是不盲目和随意的,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故弄玄虚,它要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冷静和理性的指导人们,让生活更合理,使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加和谐。

在哲学创新的过程,必须以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依据,据实践的历史任务和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才能够进行。理论来源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不能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也不能认为实践的人越多,理论水平也就越高。哲学的创新首先要掌握前人传下来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开阔眼界,勤于实践,善于接受同时代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敢于提出新的思路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为世俗所羁绊,要以海阔天空的胸襟和卓越超凡的智慧,才可能进行艰难的创新。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切不可把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对社会实践进行的反思和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出培养独立的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逐步走向公平公正的新境界。虽然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和艰难,但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三、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会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影响,它们对对欧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有些还延续至今。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发展步伐较快,在这只争朝夕的节奏中,我们有时还来不及对当下所发生的进行反思,更不用说是批判的批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理性的借鉴欧美国家处理这些影响的方式方法,经验教训等,使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尽可能的避免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可避免的出现也要想法设法使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例如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和国际标准接轨,这些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标准,我们在吸收的同时,即吸收了其中的精华也吸收其糟粕,这就让我们必须坚持深刻领悟中华文化根本精神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文化的自觉和实践,再现中华文明的伟大魅力。

四、哲学的教育培训

哲学教育培养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哲学创新的问题。按照哲学的规律来讲,要想培养出创新者,首先就要培养出批判者。这是因为,每一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都把前辈取得的成就视为自己试图去超越的目标,而这种努力一代代传承,一代代的发展,这就是哲学的发展历程。当其他学科都试图去搞明白:“这是什么的时候”,唯有哲学在思考和探索“人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个是什么”做为一种高级精神思维运动,那就是对于每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达到的最高水平和极限状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自我意思和自我测度,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质疑,挑战和超越,不断更新和提高人类智慧的哲学分析水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哲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出自己的批判者,用先辈们的思想培养掘墓人。

哲学教育应该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在思想的相互的流中逐步领悟到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意义,才能培养出创造思维能力。因为不断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扬弃是哲学创新的生命力,只有把学生们引入到自发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中,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教育,也只有这样,哲学才能得更好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0-1

[2]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4-1

[3] 康德.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M]人民出版社,2009-12-18

[4] 罗素.哲学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7-04-1

[5]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1

[6] 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3-1

[7] 得波顿.哲学的慰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03-1

上一篇:读《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 下一篇:落魄诗人的病态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