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耕地促发展

时间:2022-06-11 09:59:39

保护耕地促发展

近年来,天津市蓟县国土资源分局(以下简称“蓟县国土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耕地保护为核心,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执法监管为主线,以改进政风行风为抓手,广泛开展“保发展保红线”活动,全县依法用地氛围日益浓厚,节约用地意识不断强化,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土地管理基本国策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国务院“15号”令)精神,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严格落实土地管理责任,将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列入乡镇政府任期目标指标,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实行耕地保护的任期目标推进和层级管理负责,从严抓好落实。每年初,组织召开全县耕地保护暨治理违法用地工作会议,各乡镇主要领导向县政府递交耕地保护责任书。在严格属地管理、加强执法检查的同时,在24个乡镇设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2041块,建立基本农田无线视频监控网点27个,全县85%的基本农田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监控。确保了71.3万亩耕地、66万亩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

为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制定了《乡镇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国土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建委、规划局、农工委以及公检法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保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把“保发展保红线”活动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中去,力求有序推进,取得实效。近年来,圆满完成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国家审计署、国家统计局五部门对蓟县耕地保护工作的核查,以及天津市政府对蓟县历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验收,有力地促进了保红线保发展工作的开展。

同时,紧紧围绕土地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积极探索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1项,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执法机制、土地管理工作考评机制和土地管理部门协作机制,形成了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中国国土资源报》、《双保工作快讯》、《国土资源网》等媒体均对蓟县国土分局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报道。此外,蓟县国土分局还多次被国土部命名为“双保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蓟县被天津市政府评为“耕地保护模范县”。

二、开源节流,集约利用,着力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坚持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放在土地管理工作的首位,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应保尽保”的原则,紧紧围绕大项目、好项目、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增减挂钩试点。建设项目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是破解土地规划计划瓶颈制约的有效途经,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蓟县国土分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洇溜镇、穿芳峪镇毛家峪村、官庄镇玉石庄村、许家台镇田家峪村,积极开展“一镇三村”增减挂钩试点。按期归还周转指标28.39公顷,超额完成耕地复垦6.05公顷,为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被天津市政府评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先进单位”。

二是大力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入、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垦造耕地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08年以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4个,涉及26个乡镇、1121个地块,平整土方275.6万方,修复田间道路266公里,架设低压线3.7万余米,安装变压器35台,新打机井195眼,铺设管道10.2万米,开发整理土地34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356公顷,为市县重点工程提供占补平衡指标2240公顷,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大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安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上百个,总投资2340亿元,建设用地需求5万亩左右,其中2013年安排建设项目近200个,年度计划投资340亿元,建设用地需求近1万亩。为保障用地需求,从北部山区工矿、南部平原砖厂腾出建设用地指标3000余亩。另外,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000亩,分别落实给上仓、汽车产业园及蓟县新城项目。并协调解决了金鹏管业2000亩的用地需求。

三、多措并举,强化监管,着力提高国有国土资源利用效率

严格执行土地批后监管制度,着力在土地出让后跟踪、检查、竣工复核验收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切实加强对国有土地的供应和监管,有效地规范了蓟县土地市场管理秩序。

一是建立联动巡查机制。采取定期巡查、随即抽查、专项检查的方式,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已出让地块逐一进行实地巡查,对经营性项目用地的开竣工监管,做到专人负责、专线管理、系统分析、拍照存档,确保对项目用地开竣工巡查做到全覆盖。

二是建立联席汇审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汇审会议,对问题地块进行研究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对申请延期地块,制定解决方案上报县政府审批,想企业之所想,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是强化网络监测监管。依托国土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平台,对已供应的各类项目用地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和动态分析,着力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管水平。对系统亮灯的地块,依据相关程序进行核查处理;对处理完毕的地块,在动态监测监管系统上进行及时更新。

四是建立跟踪管理台账。严格落实土地出让监管制度,对已供土地情况进行电子登记,并予以及时更新。对已成交未签合同的地块,进行土地出让金监控;对已出让的地块,进行项目用地的开竣工情况监测。对逾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地块,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对疑似开竣工超期的地块,依据相关规定和出让合同进行处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效保障了项目用地监测监管。

自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以来,共计出让国有土地215宗、1748公顷;处理延期地块74宗、916公顷;完成现状补办出让304宗、156.15公顷;划拨用地83宗。

四、依法行政,改进作风,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努力践行“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八条措施,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经济发展。

一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窗口受理、首办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主动公开办事指南和收费标准,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不断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开设“直通车”,搞好“一站式”。对项目用地实行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准备报批资料,帮助协调相关单位办理用地手续,现场解决报批中的实际困难,实行“一站式”报批服务。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建立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对重大投资项目、工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申请,实行及时组卷、市局盯办,确保项目用地及时批准、供地。对受理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倾斜政策,组织专门班子对建设单位专项服务,对项目的立项、预审、地籍测绘、地价评估、规划选址等工作进行集中办理,一次完成。

三是创优政务环境,打造服务亮点。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审批例会,集体酝酿讨论,着力提高业务审批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严格执行领导带队上门现场办公制度,强化“一对一”服务,对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从用地预审、资源配置到上报审批、批后供地,一律专班承办、特事特办、全程督办,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建设,着力打造国土部门服务新亮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们将建设用地审批由原来的5项合并为2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建设用地批准书、临时用地与供地审核事项,经县政府批准后,由原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办结,时限缩减75%;备案和核准类项目累计审批工作日,分别由原来的30天、42天缩减到25天、31天,行政审批实现大提速。

同时,专门设立了行政审批科,紧紧围绕“促惠上”活动,积极开展超前审批和延伸服务,加快推进集中审批。近年来,受理行政许可审批2000余件;采取现场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方式,为金鹏管业、地球卫士等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和单位解难题、办实事600余件,工作业绩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上一篇: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强力推进土地管理 下一篇:未成年人房屋登记中的监护权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