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6-11 09:02:24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有相当一部中学生,就智力而言没有问题,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心理素质欠佳。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重视生物实验

实验具有直观具体和形象生动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实验过程,都能够有意识地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和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显微镜下观察写有“P”字的玻片,因为在讲解了显微镜用法之后,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较快地找到物象,这时,我就多让那些总不敢抬头的同学讲一讲看到的现象,并在详细描述之后,让同学们给予掌声的鼓励,这样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物课上越来越勇敢。在做《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和家鸽解剖实验时,让胆子小的同学多参与动手活动,训练胆量;为自卑、内向的同学多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帮其树立自信心。在几乎所有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这无疑便加强了同学间的凝聚力。

二、重视青春期教育

“生殖与发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好时机。所以,在讲到这儿时,我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安排较多的资料,如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理现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才不至于产生顾虑,陷入迷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之中,从而避免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也使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爱。

三、重视爱国教育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经常有我国的生物科研成果、我国知名科学家的经历和科学成就等内容,这些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再让学生讨论其生物学意义、爱国主义意义。从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且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处理好教材,适时地进行渗透,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大楼中学

上一篇:注重合作教学,营造互动课堂 下一篇:对症下药,寻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