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修改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6-11 08:17:40

信用证修改若干问题探讨

国际货物买卖中,一旦卖方接收到买方通过开证行所开立出来的信用证后,即应对该信用证进行审查,以便确定是否与货物买卖合同条款相符,是否存在难以办到的“软条款”。 如果存在,则应当立即联系买方要求其向开证行申请修改信用证,以便为最终安全及时获得信用证与合同项下款项创造条件。鉴于信用证修改的重要性,UCP600专门用一条(第10条)对此做出了详细规定。笔者以下拟对该条进行详细阐释与解读。

一、信用证修改须取得有关当事人同意

一般认为,信用证是卖方(受益人)与开证行之间的一项合同。自然,信用证要修改,必须取得开证行与卖方的同意。对此UCP600第10条a款有明确规定:“……凡未经开证行……以及受益人同意,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

我们应注意的是,既然需取得开证行同意,信用证才得修改,自然,是否同意修改应当是开证行所享有的权利。这也就意味着开证行可以表示“拒绝”。正如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于ICC Official Opinion R 523所说:开证行……并无义务对信用证进行修改。于修改信用证时对开证申请人设定何种条件条款,纯属开证行之权利。从而,如果买方未能满足开证行之条件,如增加押金等,开证行自是可以拒绝对信用证做出修改。

此外,信用证修改是否需取得买方同意呢?我们知道,开证行之所以对卖方开出信用证,系基于买方之授权委托。买方为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项下支付货款之义务,通过向开证行提交开证申请书的方式,委托开证行按照开证申请书中的具体规定对受益人开出信用证。从而,未经买方的同意,开证行是不会擅自同意卖方对信用证修改的申请的。因此,在实务中,卖方一般都是直接联系买方要求改证,然后由买方通知开证行修改信用证。当然,理论上而言,信用证修改需取得买方同意和需取得卖方与开证行双方的同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信用证修改取得卖方与开证行同意是信用证修改生效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买方并非信用证合同下之当事人,故此,信用证修改是否取得其同意,对信用证修改本身并无影响,如果卖方与开证行之间能够达成一致修改协议,该信用证修改自然拘束开证行与卖方。(Chase Manhattan Bank v. Equibank, 550 F.2d 882, 1977)当然,此时等于是开证行违反买方开证授权委托,应当是要对买方承担违约责任,且买方有权拒绝偿付开证行。正是因为如此,实践中开证行绝不会未经买方同意便擅自同意卖方修改信用证请求的。

那么,如果原信用证有经保兑行保兑,信用证修改是否还需保兑行同意呢?对此,如果从UCP600第10条a款字面来理解的话,似乎是肯定的。因为该款规定:除本惯例第38条另有规定外,凡未经开证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受益人同意,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但是,笔者以为,仅仅从上述a款得出信用证修改需取得保兑行同意,否则不生效是片面的。因为,UCP600同条b款规定:“……保兑行可将其保兑承诺扩展至修改内容,且自其通知该修改之时起,即不可撤销地受到该修改的约束。然而,保兑行可选择仅将修改通知受益人而不对其加具保兑,但必须不延误地将此情况通知开证行和受益人。”由此可知,保兑行是否对修改后的信用证予以保兑,纯属其权利,其可以保兑,也可以选择不保兑,但是其不保兑时,对信用证修改效力并不产生任何影响,信用证修改也并不会因为未取得保兑行同意而就不产生效力。(ICC Official Opinion R 258)换言之,保兑行是否同意信用证修改,并非信用证修改生效的前提性条件。从而,结合b款规定来看,前述a款规定并不妥当,笔者建议将该款中“保兑行(如有)”予以删除:“除本惯例第38条另有规定外,凡未经开证行与受益人同意,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

顺便应提及的是,保兑行如果选择不将其保兑扩展至修改内容,则“必须(must)”“不迟延地”将不保兑的情况通知开证行和卖方。尤其强调的是,其必须明确告知卖方其不对修改予以保兑的意思。此义务可以说是保兑行基于诚信原则所承担的不真正义务,如有违反,自是丧失声称其未对信用证修改予以保兑的权利。UCP600之所以强加保兑行明确告知卖方不将保兑扩展至修改内容的义务,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卖方利益,以便卖方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基础上,理性选择是否接受信用证修改。卖方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其与买方的货物买卖合同有明确规定买方开立保兑信用证的义务时,如果最终保兑行对信用证的修改不予保兑的,即使信用证修改系由卖方主动提出(当然前提是因买方所开立信用证与买卖合同不符,或存有软条款),卖方也可基于保兑行不保兑信用证修改为由拒绝接受该信用证修改,并追究买方的违约责任。当然,如果卖方选择接受未经保兑的信用证修改,但又不愿放弃追究买方违约责任时,卖方似应明确告知买方其保留追究买方违约责任之权利。否则,极有可能被法院认定为卖方对未经保兑的信用证修改的接受构成了弃权,或者构成了对原买卖合同要求开立保兑信用证义务的修改,买方由此不再承担违约责任。

二、同意信用证修改的方式

对于开证行所发出的信用证修改通知,性质上属于不可撤销的“要约”,一旦该“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卖方,开证行就不可撤销地受其发出修改的约束(UCP600第10条b款)。对此,如卖方欲表示“接受”该修改,应当以适当方式做出“承诺”。至于承诺的方式,则规定在UCP600第10条c款:……受益人应发出接受或拒绝接受修改的通知。如受益人未提供上述通知,当其提交至被指定银行或开证行的单据与信用证以及尚未表示接受的修改的要求一致时,则该事实即视为受益人已作出接受修改的通知,并从此时起,该信用证已被修改。

由此可知,卖方同意信用证修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接受通知”。一旦卖方的接受通知到达“通知修改”的“通知行”,该信用证修改即确定地拘束开证行与卖方。当然,卖方表示接受通知的意思表示,仅需向通知修改的银行发出,而无需向开证行发出。只要通知修改的银行收到卖方的接受通知,便立即对开证行产生拘束力。并不需要开证行对此了解或知悉或者收到接受通知。此精神可从UCP600第10条c款第一句可推知:在受益人向通知修改的银行表示接受该修改内容之前,原信用证(或包含先前已被接受修改的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对受益人仍然有效……当然,一旦通知修改的银行收到卖方的接受或拒绝接受信用证修改的通知,即应(should)告知开证行。与此同时,原则上来说,不论卖方是否同意信用证修改内容,其都“应(should)”发出接受或拒绝的通知,以便买方及开证行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从UCP600的措辞来看,其所用词是“should”,而并非“必须(must)”或“应当(shall)”,也就意味着,即使卖方未发出接受或拒绝通知,其也不用就此承担任何责任。其根本原因在于,是否同意信用证修改,是卖方之权利,既然是权利,自然就不得以卖方未能发出“接受”或“拒绝”的通知而承担不利后果。从要约承诺制度来看,结论也是如此,开证行(即要约人)不得仅凭单方之“要约”便为卖方(即受要约人)单方面创设必须表示是否承诺的义务。对此精神的最好注解便是UCP600第10条f款的规定:修改书中作出的除非受益人在某一时间内拒绝接受修改,否则修改将开始生效的条款将被不予置理。

卖方对信用证修改表示同意的第二种方式便是,向开证行或指定行提交与信用证修改相符的单据。换言之,即UCP600明确允许卖方以行为方式表示承诺。而且,自卖方将与信用证修改相符的单据提交有关银行之时起,该承诺便生效,信用证修改即确定地拘束开证行与卖方。也就是说,卖方对信用证修改,可以根据客观情况酌情决定是否立即表示接受:如果修改更为有利,且不存在单据困难,可考虑立即表示“接受”修改;如果修改效果当时并不明朗,卖方可在备货过程中从容考虑,并最终在交单时体现其是否接受修改的意思。

三、接受信用证部分修改等同拒绝

就部分同意信用证修改问题,规定在UCP600第10条e款:不允许部分接受修改,部分接受修改将被视为拒绝接受修改的通知。之所以规定部分接受等同拒绝,其背后逻辑在于,开证行所发出的信用证修改,是一个完整的要约(a single offer),自然卖方应当对该单个要约表示同意或者拒绝,而不应当表示部分“接受”、部分“拒绝”。一旦卖方表示“部分接受”,则将“被视为拒绝接受修改”,即该视为拒绝不可逆转,不能因各方当事人事后同意卖方的部分接受而使得“被视为拒绝接受”的信用证修改再次变为有效。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考虑到信用证的文义性,如果允许信用证修改对开证行和卖方部分有效、部分无效,极易导致双方对信用证各条款效力理解的争议。而如买方与开证行的确愿意考虑卖方的“部分接受”,他们完全可以重新发出一份新的信用证修改通知,以便卖方接受,这也并不会给各方当事人造成任何重大不便。

基于上述逻辑,如果卖方系通过提交单据的方式来对信用证修改表示接受或拒绝,我们应注意的是,当卖方提交的单据仅仅是部分符合信用证修改时,该法律效果便是卖方对信用证修改表示了“拒绝”。自然,开证行在审单时,便应当按照原信用证审核,并判断是否有不符点并表述拒付。如果开证行错误的以信用证修改条款来审单并拒付的,自是丧失了声称单据不符的权利。对此CNK交易株式会社诉中国光大银行信用证纠纷案便是典型例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8)一中经初字第1336号)。

四、原信用证效力

那么,在信用证修改确定地拘束开证行和受益人之前,原信用证效力如何?UCP600第10条c款规定:在受益人向通知修改的银行表示接受该修改内容之前,原信用证(或包含先前已被接受修改的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对受益人仍然有效。其原因在于,在信用证修改正式对卖方生效之前,开证行和卖方之间原信用证合同尚未被修改,自然仍会继续拘束信用证合同当事人。

从卖方角度来讲,其应善于利用此规定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如中国某出口公司与巴基斯坦卡拉奇买方签订的白芸豆出口合同中,中国卖方接到买方开来信用证规定:“……装运250公吨白芸豆……不允许分批装运。”卖方按来证要求备货装船后,收到买方信用证修改通知书,要求增加白芸豆100公吨。卖方认为原信用证规定250公吨不许分批装运,已经照办。关于信用证修改书中提出增加100公吨的要求也可接受,于是拟另行装运。卖方便将250公吨货物单据提交议付行,议付行议付后向开证行索偿。结果开证行以单据不符为由拒付,其理由为:原信用证要求付运250公吨,后又增加100公吨,共计为350公吨。既然信用证不允许分批装运,自然应将350公吨一次装出,而所来单据仅为250公吨,与信用证修改书要求不符。然而卖方对此却抗辩说:来证原规定250公吨,现已装出,并未分批。关于增加额100公吨,我方也将一次装出,也不分批。故此完全符合信用证条款。由于最终开证行与买方拒绝接受这些“不符点”并将单据退回,最终给卖方造成惨重损失。

从该案来看,卖方之所以会遭受惨重损失,其原因有二:首先是误解信用证修改条款,修改书仅修改增加了白芸豆数量,而并没有修改不允许分批装运条款;其次是对开证行拒付理由没有认真分析,并根据UCP600规定予以有效反驳。其实,卖方在对信用证修改书产生误解并将首批250公吨单据提交开证行并被拒付时,其仍可充分利用UCP600第10条c款规定,予以有效反驳,即:其对信用证修改书并未通知表示“接受”。从而,当其提交不符合修改书的单据至开证行时,即有效表明其已然拒绝信用证修改。此时,开证行应当依据原信用证审查卖方交单是否相符。而开证行却依据无效的信用证对卖方表示拒付,自是拒付不成立,其因此即丧失声称单据不符之权利。

上一篇:ECFA早收计划:实施与效应 下一篇:FOB出口中的货代提单细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