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牵引配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9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1 02:23:18

动态牵引配合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9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性试验研究,探究在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动态牵引是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为合理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动态牵引、针刺、推拿,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时间为2疗程,在治疗前后每位试验对象均予疗效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主要症状积分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评分为1.72±1.48,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评分为2.59±1.14,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良率为73.3%,对照组优良率为48.4%。结论: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动态牵引是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动态牵引、针刺、推拿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62-0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松动错位、慢性损伤刺激压迫了颈神经根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候群。它在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好发于40~50岁的人群。该病的治疗大体可以归纳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牵引、推拿、针灸、理疗、封闭治疗、功能锻炼等非手术治疗已成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明确动态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如何?我们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计5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3人,女17人;对照组29例,其中男14人,女15人。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病例选择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选择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属神经根型(包括神经根型合并颈型),(1)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2)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且范围与颈部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相一致;(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4)影像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侧位片生理前弧消失或变直、椎间盘病变。

1.2.2 排除标准:(1) 其他型颈椎病患者或 有手术适应症者;(2)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临床症状者;(3) X线显示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和椎体融合的病例;(4)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肘关节综合症、肱二头肌肌腱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5)合并妊娠或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6)不能按本观察要求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者及资料不全者。

1.3 实施方案

试验组 动态牵引、针刺、推拿治疗。

对照组 针刺、推拿治疗。

1.3.1 动态牵引:采用坐位,全身放松,根据临床表现并对照颈椎x线片而确定牵引角度。一般情况,病变C2-4取后伸5-20度牵引;病变C4-5为0度牵引;病变C5-6前倾5-10度,C6-7颈椎曲度小前屈10-20度牵引,曲度消失前屈0-5度牵引,颈椎反屈垂直牵引。牵引重量3-6kg。牵引30秒、间歇10秒,共30分钟;牵引时头部缓慢左右转动,10秒一个来回,旋转角度30-50度。牵引结束再配合使用针刺、推拿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2 针刺:主穴选用: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随症加减:肩背不适加肩井;疼痛麻木沿阳明经放射者加曲池、手三里、合谷穴;疼痛麻木沿少阳经放射者加外关、中诸穴;疼痛麻木沿太阳经放射者加肩中俞、后溪穴。操作:病人取俯卧位,常规消毒28号1-1.5寸毫针,根据穴位部位针刺0.5-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10次1疗程。

1.3.3 推拿:患者针刺完成,休息5分钟后推拿。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法治疗①颈肩部施行舒筋、理筋,用滚法和掌揉法由轻到重,从枕部到平第7胸椎范围的肌群给予充分放松。②拇指依次点揉双侧风池、风府、天柱、肩井、天宗、及患侧的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力度要深透。③医师立于患者一侧,曲肘置于患者下颌,手放在其枕部,向上拔伸牵引其颈部,并稍作左右旋转。④轻揉颈项部及肩背部约5分钟,以拍打法结束治疗。每日1次,10次1疗程。

1.4 疗效评定

1.4.1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会》[3]拟定。 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部及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症状缓解≥90%;显效:症状明显好转,麻木、疼痛减轻,颈部及上肢功能明显改善,症状缓解≥75%;好转:症状好转,麻木、疼痛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症状缓解≥3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症状缓解不足30%。其中治愈与显效为优良。

1.4.2 临床症状评价:

观察周期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2疗程后评价。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成组资料采用t检验,率和构成比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分组资料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构成比较(x±s )

注:两组间性别构成用方差检验、年龄、病程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表2 治疗前两组间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x±s )

分组 试验组 对照组 颈痛、上肢放射痛 4.50±1.33 4.43±1.48颈部活动不利 3.65±1.63 3.62±1.14上肢手指麻木 3.98±1.65 3.90±1.58 注: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

2.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

表3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 x±s )

分组 例数 治疗主要前积分 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 试验组 30 12.1±1.63 1.72±1.48 对照组 29 11.9±2.52 2.59±1.14注: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疗效情况:经2个疗程后观察,试验组优良率73.3% ,对照组优良率 48.4%。将两组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治疗后两组间总疗效比较( x±s)

分组 例数 治愈 % 显效% 有效% 无效% 优良率%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0 12(40) 10(33.3) 5(16.7) 3(10) 73.3 90 对照组 29 6(20.8) 8(27.6) 10(34.4) 5(27.2) 48.4 73.8注:两组资料经秩和检验u=2.119 p

3 讨论

3.1 试验结果分析

两组都是经临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有59名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采用针刺、推拿加动态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治疗两疗程后比较:试验组优良率73.3%,有效率90%;对照组优良48.4%,有效率73.8%。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动态牵引有助于提高疗效。

3.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神经根型颈椎病从其症状、体征及发病机制来看,属中医学"痹症"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如果颈部姿势不良,长期劳累,则易发生颈部肌肉劳损、气血不达、卫外不固,或年老体虚、筋脉虚弱、肝肾亏损、气血衰少。若为风寒湿邪所乘,则邪易客于颈项,致气机不利、营卫不和、经脉痹阻。颈部外伤,损伤脉络,离经之血滞留肌体,乃至瘀血内结。都将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发为本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椎管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破坏了颈肌的平衡应力[4]。导致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失稳、小关节囊嵌顿[5]、颈椎间盘突出。骨赘、突出的椎间盘挤压和刺激神经根,使经脉闭塞,血瘀气滞。诱发疼痛的原因:①纤维化、粘连的组织牵拉刺激了神经根鞘硬脊膜囊壁上的窦椎神经分支[6]。②突出的颈椎间盘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烯、P物质、Y物质、黏多糖);③破裂的椎间盘髓核激发免疫反应表达,具有致痛作用的环氧化酶2和前列腺素E2的含量增加[7];④神经根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清除下降而形成聚集。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神经根的受压、炎症和水肿,改善神经根微循环,恢复或重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

3.3 动态牵引、针刺、推拿治疗的作用

研究表明:颈椎牵引可以①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②拉大椎间隙与椎间孔,钩椎关节相应增宽,降低椎间盘内压,使纤维组织复位, 减轻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③伸展扭曲的椎动脉,改善椎动脉血供: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有利于清除椎间盘组织释放、自身免疫产生的致痛物质和代谢产物;④神经根型颈椎病常有小关节紊乱与滑囊嵌顿,动态牵引借助肌肉的紧张、松弛交替,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力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滑囊嵌顿解除,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8-11]。

朱定军[12]等通过旋转颈椎时的x射线片对比发现:旋转时从下至上颈椎位移逐渐增大,颈椎旋转时加用上提牵引力可使此段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增大,椎管内空间增加,利于梳理松解此段的某些粘连,减轻粘连对神经根的刺激。颈椎机械效应的应变在牵引开始阶段(0-5分钟),应变增加迅速,此后逐渐减慢并保持稳定,大约18分钟后,应变表现出下降的趋势[13]。动态间歇牵引能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交替出现紧张和放松运动,产生局部按摩作用,更有利于解除颈部肌痉挛和改善血循环[14]。

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颈肩背的疼痛沉重是由于局部的经气不通,气血於滞所致。颈夹脊穴属奇穴,针刺夹脊穴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通调督脉之气[15]。风池穴、肩中俞、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主治颈项疼痛、强急,上肢前臂疼痛。取穴涵盖了"手三阳经"和督脉、阳维脉。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后能使全身阳气得以振奋,气血得以流通,经络得以通畅,颈肩部"通则不痛",症状自消[16]。

推拿能够充分放松颈肩部痉挛、僵硬的肌群,松解软组织挛缩,纠正椎体小关节微细解剖结构的错位,纠正错位的颈椎和离位的筋膜,扩大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解除突出物对神经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使充血、水肿消退颈肩疼痛解[17]。

总上所述:在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加用动态牵引可消除神经根的受压、炎症和水肿,改善神经根微循环,恢复或重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动态牵引在非手术治疗神经根颈椎病中有利于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医学杂志,1994:156-1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3]陈佑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 186。

[4]冯天佑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01

[5]王永红 ,段俊峰等 颈肌与颈椎病浅析 [MJ] 颈腰痛杂志,2004:25(1):46-47

[6]郭玉海,林定坤,等.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广东中医,2006:27(1):66-67

[7]祁兆建,沈龙祥,章明.颈椎牵引生物力学研究[J].中医正骨,2005:17(8):67-68.

[8]李伟民,朱文辉.牵引对颈椎椎间隙影响的初步实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64-2665

[9]张燕,邹于民,姜蓓蓓,江育明,龙善,李芳,刘社红,卢艳玲,牛哲等,采用变力、旋转、变换角度牵引方式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第21卷,第3期,242--243。

[10]倪国新.颈椎牵引时间的初步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4):496-497.

[11]关继红 间歇式牵引技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2002:22(81)46

[12]朱定军,李义凯,颈椎旋转时的x线片对比观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4):35-37

[13]梁英,刘强,袁淑娟,等.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 与康复杂志,2005:27(5):300-301.

[14]邵萍,忻志平,裘敏蕾,等.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4):26.

[15]刘明虎 颈椎病坐位枕颌牵引不良反应原因[J],颈腰痛,2007:28(3),251

[16]周长胜,梁志诚.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 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6):30.

[17]曾绍明.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6:22(3):425

上一篇: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配合 下一篇: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