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进化论

时间:2022-06-11 09:17:05

支付进化论

众多公司都试图重塑移动时代的支付方式,他们中谁将成为移动支付之战的终极赢家

本世纪的小孩子在博物馆看到原始人用贝壳当钱币,会觉得惊奇、古怪和麻烦,正如未来的人得知现在的我们随身携带一种叫“银行卡”的硬卡片来消费,禁不住哑然失笑。和人类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在“懒惰”的欲求下,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被创造力不断改进。

从纸币到银行卡的革命不是已经足够便捷了?人们并不满足。2010年,一家名为Square的美国移动支付公司进入公众视线。它提供同名移动支付刷卡器,配合智能手机,借助移动互联网便可通过应用程序进行支付,可谓移动支付革命的先锋。此后两年,社交媒体占据了移动互联的目光,直到Facebook上市后有负众望的股价,才令市场重归平静。而此时,人们发现,Square的境况已今非昔比。

2011年,Square全年处理款项总额突破40亿美元。不仅如此,其员工人数从2011年初的40名员工增至2012年4月的近300人,支付量环比增长25%,估值40亿美元,为上年的2.5倍。在强劲的增长数字鼓舞下,Square将取代现金的判断不绝于耳,人们仿佛依稀能听见来自最传统的支付工具——现金的哀鸣。

无独有偶,移动支付的变革力量还包括国内最知名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去年年底宣称:“手机银行的移动应用速度发展令人侧目,它极有可能会吃掉信用卡已经长达70余年的历史”。

今年9月18日,招行联合HTC推出了用于小额移动支付的产品,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第一个采用NFC技术实现手机支付功能的产品。这意味着“革命”在国内第一大信用卡发卡行内部正式展开。

事实上,2012年足以被称为中国移动支付元年。不仅招行,银联、运行商、手机制造商也联合发力,试图改变人们的支付方式。第三发支付公司拉卡拉于5月推出自己的手机刷卡器,该领域的巨头支付宝、腾讯旗下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则开始在将热门的二维码引入支付领域。

其实,无论是银行、第三方支付方,还是相应的软硬件厂商,它们在互联网时代都有自己的网上支付产品,但在移动支付领域,它们并不愿亦步亦趋跟随电子商务从PC端迁至移动端,或将网银从桌面搬到手机上,而是纷纷将“革命”的目标投向了传统支付手段里物理介质的银行卡以及落后的现金。

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它们不约而同地发现手机所在之处、即便移动互联网暂时不能覆盖,它们的支付工具也能运用,先补充传统支付,再逐渐替代银行卡和现金。这才是未来发展的真正蓝海。此言不虚,依据Gartner的数据,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41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交易总额年均增速将超过42%,到2015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不过,即使到了2015年,移动支付占全球支付市场的比例也仅仅是由目前的不足1%提升至2.2%。可见,移动支付交易额每扩大一个百分点,产业链上的各家公司就能分得不算小的一杯羹。

人类何时能消灭现金?谁也无法准确地预测出时间表,但业界无法忽视这日益鲜明的趋势。移动支付的终点是“出门不必携带银行卡和现金”,诸多玩家都以此为目标。不过,由于软硬件厂商、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银联处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它们所选择的道路却各不相同:银行多是从近场支付(NFC)这端开始走;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则一边承认移动支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一边又声明:“二维码支付是少数人在少数时候使用的,拉卡拉做的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需要的个人支付”;支付宝则希望把近场识别与他们擅长的远程支付捏在一起,开拓一条中间道路。

想象一下,这些玩家齐头并进,消费者岂不是能从中获益?只是,这么多支付手段同时出现,可能会造成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困境:“今天出门到底是只带手机,还是也得带上钱包,钱包里要不要装信用卡?”

或许,多种支付方式的并行而不是相互替代,是移动支付革命更现实的进程。

上一篇: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下的 下一篇:走出屏幕的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