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

时间:2022-06-11 06:25:4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一、用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反复地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才能产生好的语感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好语调和方法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三类。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需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等。对所读材料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

要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逐渐形成朗读能力,仅仅依靠示范或技巧方面的指导是不够的。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涉及阅读教学,而且涉及识字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等诸多方面。作为一种读书的方式,朗读只是在工作方式上与默读有所区别,即一个出声一个不出声。但它们的目的一样,即通过读来疏通文字、理解和记忆文章要义。因此,朗读训练应该不只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朗读文章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凭借朗读这种方式来帮助理解文章。例如,在要求学生朗读(或默读)的同时提出明确的理解性或鉴赏性的问题,由此提示学生朗读不仅仅要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而且要进行相应的意义联想。还有一种实践中比较少见但很重要的做法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它们各自适宜的文本特点。

四、朗读有利于传递情感和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它一刻也离不开情感参与。这种情感,包括教材所包含的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要求教师教学时有充沛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情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参与,来正确体会教材所蕴含的情感。教材中大量的白话文,学生大多能懂,但是这个“懂”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许多学生无法对作品产生共鸣,如果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那么学生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五、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气和自信

学生在朗读时,必须有一定的勇气,特别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在教师面前能大声地朗读,那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胆小的同学读起书来往往声音非常小,并且常有添字、漏字、读错字的情况发生。还有的同学甚至害怕得声音发抖,或者不敢读出声来。这些都是缺少勇气的现象。学生的自信往往在朗读中表现出来,一个学生,他的语文成绩再差,但他敢于读书,并且敢于大声地朗读,这便是自信心强的表现。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往往在朗读中表现出来,有的同学唱读,有的同学指读,还有的同学不看书只知道跟着别人和着读,这些读书的坏习惯若不通过朗读是无法得知的。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知道学生的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在班上集体或个别进行纠正。

总之,朗读能给语文教师及时的信息反馈,让教师能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情况,扬长避短,查漏补缺,才能使语文教育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境地。

上一篇:浅谈作文评讲八步法 下一篇:谈高中地理教师素质要求及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