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数学教学 奠定发展基础

时间:2022-06-11 05:46:58

改进数学教学 奠定发展基础

摘要: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扎实落实课标要求,必须努力实现几个转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改革;教育观念;主观能动性;用信息资源;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27-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推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可喜的变化,促使素质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自己经过实践体会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9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2个仙桃,算式是11-9=2(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2-9=3(个)……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2.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对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进行启蒙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培养,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到我要学的境界。这不单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手段,更是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对小学的学生进行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儿童具有好奇、爱动的特点,他们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喜欢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事物,发现新规律。可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喜欢新奇心理,将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新鲜感。对于小学生而言,塑料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更是一个"玩伴"。教学中由教师讲解,学生跟着摆放,塑料棒与算式对照,使学生对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的理解更加深刻,再通过强化练习,最终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际操作、明白算理、巩固练习,形成了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当他们深深地为这些学具所吸引时,在学习数学时便如同多了一个帮手。同时,在教学中,将多种花计算方式相结合,进行交替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学习情绪保持高涨,气氛活跃,在快乐中学习。即满足儿童的心理要求,又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3.利用信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中央教育台上接收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4.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从小就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个老师对创新是什么并不明确,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定是一番空话。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它是一种意愿。 新大纲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地纳入其中,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大纲全文。数学学习不仅成为学生对要领、法则、定理、公式的弄懂、记牢、再现和熟练的应用,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

总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上一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数学教学尽显思维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