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格式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06-11 05:09:27

视频播放格式你知道多少?

现在的视频播放格式多种多样,笔者虽然不再属于菜鸟级别了,但对于某些不常见的视频格式,有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很无奈。所以笔者特意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视频播放格式的详细资料,给菜鸟们补习一下,起码让菜鸟们比较深入地了解有哪些常见的视频播放格式。

ASF

ASF是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的缩写,由字面意思(高级流格式)就应该看出这个格式的用处了吧。说穿了ASF就是Microsoft为了和现在的Real player竞争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可以直接在网上观看视频节目的文件压缩格式!由于它使用了MPEG-4的压缩算法,所以压缩率和图像的质量都很不错。因为ASF是以一个可以在网上即时观赏的视频“流”格式存在的,所以它的图像质量比VCD差一点点并不出奇,但比同是视频“流”格式的RAM格式要好。不过如果你不考虑在网上传播,选最好的质量来压缩文件的话,其生成的视频文件比VCD(MPEG1)好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但这样的话,就失去了ASF本来的发展初衷,还不如干脆用n AVI或者DIVX。但微软的“子第”就是有它特有的优势,最明显的是各类软件对它的支持方面就无人能敌。

n AVI

n AVI是new AVI的缩写,是一个名为Shadow Realm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视频格式。它是由Microsoft ASF压缩算法修改而来的(并不是想象中的AVI),视频格式追求的无非是压缩率和图像质量,所以n AVI为了追求这个目标,改善了原始的ASF格式的一些不足,让n AVI可以拥有更高的帧率(frame rate)。当然,这是牺牲ASF的视频流特性作为代价的。概括来说,n AVI就是一种去掉视频流特性的改良型ASF格式,再简单点就是非网络版本的ASF。

AVI

AVI是Audio Video Interleave的缩写,这个看来也不用我多解释了,这个微软由WIN3.1时代就发表的旧视频格式已经为我们服务了好几个年头了。如果这个都不认识,我看你还是别往下看了,这个东西的好处嘛,无非是兼容性好、调用方便、图像质量好,因此也常常与DVD相并称。但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体积大。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看到了MPEG-1和MPEG-4的诞生。2小时影像的AVI文件的体积与MPEG-2相差无计,不过这只是针对标准分辨率而言的。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AVI的分辨率可以随意调。窗口越大,文件的数据量也就越大。降低分辨率可以大幅减低它的体积,但图象质量就必然受损。与MPEG-2格式文件体积差不多的情况下,AVI格式的视频质量相对而言要差不少,但制作起来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不高,经常有人先录制好了AVI格式的视频,再转换为其他格式。

MPEG

MPEG的全称是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专门制定多媒体领域内的国际标准的一个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88年,由全世界大约300名多媒体技术专家组成。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和MPEG系统(视音频同步)三个部分。

MPEG压缩标准是针对运动图像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在单位时间内采集并保存第一帧信息,然后就只存储其余帧相对第一帧发生变化的部分,以达到压缩的目的。MPEG压缩标准可实现帧之间的压缩,其平均压缩比可达50:1,压缩率比较高,且又有统一的格式,兼容性好。

在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中,较多采用MPEG系列标准,包括MPEG-1、2、4等。MPEG-1(ISO/IEC 11172)是MPEG组织于1992年提出的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媒体国际标准。MPEG-1标准的正式名称为“基于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和声音的压缩标准”,可见,MPEG-1着眼于解决多媒体的存储问题。由于MPEG-1的成功制定,以VCD和MP3为代表的MPEG-1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继成功制定MPEG-1之后,MPEG组织于1996年推出解决多媒体传输问题的MPEG-2标准。MPEG-2的正式名称为“通用的图像和声音压缩标准”。MPEG-2标准最为引人注目的产品是数字电视机顶盒与DVD。此后,MPEG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于1999年1月公布了ISO的MPEG-4(视频和音频对象的压缩)标准的第一版,随后又于1999年12月公布了此标准的第二版。MPEG-4的正式ISO命名为ISO/IEC14496。MPEG-4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1993年7月正式启动,于1999年1月成为国际标准,经历了长达6年的研究与讨论。

MPEG-1用于传输1.5Mbp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经过MPEG-1标准压缩后,视频数据压缩率为1/100-1/200,音频压缩率为1/6.5。MPEG-1提供每秒30帧352×240分辨率的图像,当使用合适的压缩技术时,具有接近家用视频制式(VHS)录像带的质量。MPEG-1允许超过70分钟的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存储在一张CD-ROM盘上。VCD采用的就是MPEG-1的标准,该标准是一个面向家庭电视质量级的视频、音频压缩标准。

MPEG-2主要针对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需要,传输速率为10Mbps,与MPEG-1兼容,适用于1.5-60Mbps甚至更高的编码范围。MPEG-2有每秒30帧704×480的分辨率,是MPEG-1播放速度的四倍。它适用于高要求的广播和娱乐应用程序,如:DSS卫星广播和DVD。MPEG-2是家用视频制式(VHS)录像带分辨率的两倍。

MPEG-4标准是超低码率运动图像和语音的压缩标准,用于传输速率低于64Kbps的实时图像传输,它不仅可覆盖低频带,也向高频带发展。较之前两个标准而言,MPEG-4为多媒体数据压缩提供了―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它更多定义的是一种格式、一种架构,而不是具体的算法。它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技术充分用进来,包括压缩本身的一些工具、算法,也包括图像合成、语音合成等技术。MPEG-4从其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它的具体目标,但却都对它寄予了很大的希望。MPEG-4的最大创新在于赋予用户针对应用建立系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使用面向应用的固定标准。此外,MPEG-4将集成尽可能多的数据类型,例如自然的和合成的数据,以实现各种传输媒体都支持的内容交互的表达方法。借助于MPEG-4,我们第一次有可能建立个性化的视听系统。

DIVX

DIVX视频编码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对DVD造成威胁的新生视频压缩格式(有人说它是DVD杀手),它由MPEG-4修改而来,使用MPEG-4压缩算法。同时它也可以说是为了打破ASF的种种协定而发展出来的。而使用这种据说是美国禁止出口的编码技术――MPEG-4压缩一部DVD只需要2张CD-ROM!这样就意味着,你不需要买DVD ROM也可以得到和它差不多的视频质量了,而这一切只需要你有CD-ROM哦!况且播放这种编码,对机器的要求也不高,CPU只要是300MHz以上,再配上64兆的内存和一个8兆显存的显卡就可以流畅地播放了。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前途不可限量!

QuickTime

QuickTime(MOV)是Apple(苹果)公司创立的一种视频格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是只在苹果公司的MAC机上存在。后来才发展到支持WINDOWS平台的。但平心而论,它无论是在本地播放还是作为视频流格式在网上传播,都是一种优良的视频编码格式。到目前为止,7.0版本的压缩率最好。

REAL VIDEO

REAL VIDEO(RA、RAM)格式由一开始就是定位在视频流应用方面的,也可以说是视频流技术的始创者。它可以在用56K MODEM拨号上网的条件下实现不间断的视频播放,当然,其图像质量和MPEG2、DIVX等比是不敢恭维的啦。毕竟要实现在网上传输不间断的视频是需要很大的频宽的,这方面ASF是它的有力竞争者!

RMVB

所谓RMVB格式,是在流媒体的RM影片格式上升级延伸而来。VB即VBR,是Variable Bit Rate(可改变之比特率)的英文缩写。我们在播放以往常见的RM格式电影时,可以在播放器左下角看到225Kbps字样,这就是比特率。影片的静止画面和运动画面对压缩采样率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始终保持固定的比特率,会对影片质量造成浪费。

而RMVB则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种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在保证平均压缩比的基础上,设定了一般为平均采样率两倍的最大采样率值。将较高的比特率用于复杂的动态画面(歌舞、飞车、战争等),而在静态画面中则灵活地转为较低的采样率,合理地利用了比特率资源,使RMVB在牺牲少部分你察觉不到的影片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影片的大小,最终拥有了近乎完美的接近于DVD品质的视听效果。可谓体积与清晰度“鱼与熊掌兼得”,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相较DVDrip而言,RMVB的优势不言而喻。首先在保证影片整体视听效果的前提下,RMVB的个头只有300-450MB(以90分钟的标准电影计算),而DVDrip却需要700MB甚至更多;其次RMVB的字幕为内嵌字幕,不像DVDrip那样要安装调试字幕外挂软件,有时还会出现乱码;更重要的是RMVB的影音播放只需一次性安装完解码器,以后无论影像还是音效都无需另行调试。而DVDrip却是视频、音频解码一大堆,设置不当还会造成音画不同步、花屏失声等等毛病。

上一篇:消防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