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处理思路与方法的总结与体会

时间:2022-06-11 03:48:51

所得税会计处理思路与方法的总结与体会

摘 要:我们研究所得税会计,目的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在规定的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会计利润是按照会计的规范处理得出的结果,它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并不一致,并且所得税的核算会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此阐述如何使会计利润使之清楚明了的调整为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便更加清楚快捷地位企业服务。

关键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引言

所得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利润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2006年我国颁布第一个所得税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了所得税账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此就如何在会计利润上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做简要介绍分析。

二、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与之对应的概念是应纳税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

三、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一)差异的表现形式

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来分,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标准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可免税收入:是会计上列为收入,但税法则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2)不可扣除的费用或损失:有些支出在会计处理上列为费用或者损失,但是在税法的规定上不予承认。3)非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作为收入征税:有些项目在会计上未做收入确认,但在税法上作为收入。在调整应纳税额时,直接在会计利润上加上或减去应调整的部分,如果调整部分符合会计原则,而与税法有分歧的则无须调整账务。

(2)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通俗的理解,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征就是当期少纳税,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递延到以后期间,增加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在日常业务中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或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将取得的经济利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项负债时的经济利益流出,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账面价值在扣除税法规定未来期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后的差额。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

(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缴所得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缴所得税。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税法规定就该项负债可以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该项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从未来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在了解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之后,我们可以知道,会计利润首先调整永久性差异额,然后再加上或减去暂时性差异额,最后得出的利润总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后为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它的主要思路是首先由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应交税费,然后确定期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然后倒挤出所得税费用。用公式来表示如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的基本步骤为:(1)根据税法规定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2)根据资产和负债计税基数与账面价值的不同,来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来计算确定并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4)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调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下面我们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看一个例子:

企业2008年会计利润为2400万,试用税率为25%,期初无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企业本年相关项目如下:(1)向关联企业捐赠400万,税法规定不允许在税前扣除。(2)当年发生研发费用1000万,其中600万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3)违反环保罚款200万。(4)存货历史成本1660万,期末对存货计提60万的跌价准备。(5)2008年1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5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会计上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上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

分析:(1)向关联企业捐赠的400万在税法规定上不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应在2400万基础上加上400万。(2)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可按实际发生的50%扣除,若开发的无形资产于期末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那么将资本化的部分150%加以扣除。所以可以减去的费用为1000×50%+600。(3)违反环保的罚款不允许扣除,同理,应加上200万。(4)税法对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是全面否定的,所以对存货计提的60万元减值准备在税法上是不予承认的,所以应在2400万的基础上加上60万。(5)会计上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计提500万元,税法上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本年计提1000万元,所以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500万元。(6)据此,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为:2400+400-(1000×50%+600)+200+60+500=2460(万)。(7)应交所得税:2460×25%=61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100×25%=275(万元)。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875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15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2750000)。

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中,我们基本遵循上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在我国的所得税会计现在正在日趋完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所得税会计制度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税收的征收管理和会计的发展,并且可以与国际惯例接轨,更快更好的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 戴德明,姚淑瑜.会计税收差异及其制度因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6(5).

[2] 张慧群.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3] 王建忠.会计发展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87-188.

上一篇: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分析 下一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知识型员工薪酬制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