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时间:2022-06-11 02:27:55

高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有以下方法。

一、教师通过言行举止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身作则,不仅是师德的体现,还为学生提供了可仿效的榜样。教师教学严谨、思维敏捷活跃,可以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富有朝气,充满创新精神。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精确度和概括性。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让他们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紧迫感;有一定的自制力,也有较强的理解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能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出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不要有个人的偏见,教师轻视和鄙视学生,对学生是最沉重的打击,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

三、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自我检查,行为上自我修养,活动上自我组织,纪律上自我约束,生活上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将来从事工作的技能和本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精神的任务,使他们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比如,在开展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时,采用小组记分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借助中国数学史渗透德育

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学生必然会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如在复习“有理数”这一内容时,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在几何教学中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是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到七位小数的人,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这些事例的介绍,让每个中学生都懂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和现在在数学领域中都作出极大的贡献,从而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掌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矛盾转化的规律,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解决,如解方程(组)中的由“高次”向“低次”转化,“多元”向“一元”转化,分式方程整式化,无理方程有理化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既能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通过调查、阅读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不仅智力得到发展,还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可以开展“热爱环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统计他们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个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假设以一个家庭每天用5个塑料袋计算,我们全校这么多学生,一天要扔多少个?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塑料是一种不易分解的物质,这样再过几年,想象一下,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通过统计、计算,认识到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就会自觉自愿地加入抵抗制用塑料袋的行列中,减少白色污染。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例如,在讲“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随着飞船的升空,学生的心情激动起来,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上一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十法 下一篇:论人文主义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