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连贯排序题解答技巧

时间:2022-06-11 02:05:44

语言连贯排序题解答技巧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2012年以来,全国课标卷Ⅰ、全国课标卷Ⅱ分别设计了两道连贯题:15题为客观题,侧重于语句排序,16题为主观题,侧重于填写语句。2014年高考中,除全国课标卷Ⅰ、全国课标卷Ⅱ外,重庆卷、江苏卷、江西卷等也设计了连贯题。由于这类试题选材的形式、内容都比较灵活,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谈谈语句排序题的解答技巧。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解答排序题,最为关键的是首句的确认,而确认首句的第一标准是陈述对象与前句必须保持一致。

例:(2014年全国课标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

, , , ,

,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语段的核心话题是“马”,而“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话题明确,而且从句意来看,堪称语段中心,因此确认为首句,排除A、B。④②紧承⑤引出“马”的“重大影响”,①③⑥则是⑤中“重大影响”的具体化,这三句依照其内部的“它帮人们……,还让人们……,也十分深入人心”等有递进意味的关联性词语排列。

答案:D。

2.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先总后分、时间先后、行为连续、语意递进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较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而不是干枝型或断流型。

例:(2014年辽宁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语段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大思路,考生解题可将把握行文思路作为切入点。语段中心是“分享快乐”,⑥直接提出这个中心话题,应该是全段的首句,③紧接其后阐述意义,②句是对③句的反面论述,应排在③后;语段的思路是先谈分享快乐的意义再谈分享快乐的方法,前面⑥③②阐述了分享快乐的意义,⑤开始论述分享(传递)快乐的方法,①④是对⑤的举例阐述,而借助标志性的词语“比如”可知①应排在④之前。

答案:C。

3.看照应词语,考虑语脉的相承性。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例:(2014年全国课标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语段句间词语的照应与语脉体现比较明显,考生可将词语间的照应关系作为切入点,理清句子顺序。前文“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中的“算盘与口诀”是利用算盘进行运算的两个基础,下文则是对“算盘”和“口诀”构成、特性等的具体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与前文“算盘”照应;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与前文的“口诀”对应,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答案:B。

4.看语意关系,考虑语意的联系方式。一个较长的复句或者语段,短句存在着紧密的语意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等。

例:(2014年福建卷)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叫绝的, , , 。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①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

②它们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和表意美

③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语段句间体现出比较明显的语意关系,考生解题可将对句间语意关系的思考作为切入点。核心话题是“二十四节令”,综观试题给出的三个语句,会发现③①中的“除了……,还……”这一组表示语意递进的关联词,确认将③放在①之前,②是总结性的句子,放在最后,其中的“简约性”和“表意美”分别照应③和①。

答案:C。

5.看空间关系,把握对象的位置。对自然景物、建筑布局等进行说明、描述性的语段,注意事物之间的远近、上下、内外、左右、整体与局部等关系的处理,借此理清行文思路、语句顺序等。

例:(2014年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语段首句“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表明,作者是站在遥远处看箕山,下文都是“望”中之景。因此④②里“山脚……上坡……箕顶……”显示出“由近到远”的序顺;“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则是“望”中之感;①是对天气状况的假设,由此引出对更远处对“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的展望。

答案:D。

6.看句子结构,考虑结构相似性特点。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因此,解题时,在照顾语意的前提下,尽量将结构相同、相近,语意上有关联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例:(2013年广东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②与⑥都同为“是”字句,排列在一起,而且⑥在后面,因为“运用它们”放在前面没有具体的指代内容,据此可排除B、C两项;首句的“生产能力的增强”对应⑤,由此可以选出答案。

答案:D。

[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心仰“乐土”,清白自持 下一篇:基于制约因素比较分析的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