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林怀民的舞蹈训练方法

时间:2022-06-10 11:58:43

传统文化与林怀民的舞蹈训练方法

摘要:舞蹈不是肢体活动,舞蹈是个修炼,是灵魂与身体的对话。林怀民先生独特的训练方式通过云门舞集,开拓了属于林氏独特的舞蹈世界。

关键词:云门舞集;林怀民;舞蹈;训练方法

中国分类号:J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97-1

林怀民先生说:“舞者每日的功课是学习如何运用肢体,做出正确的动作与姿势。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手和脚,不只是跳跃和旋转。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所有的训练无法抹杀‘人’的味道。一个活生生的‘个人’终将在舞台上显现,高贵、虚荣、慷慨、温和或缺乏安全感,总会纸包不住火地流露出来。舞蹈之所以有趣,不止是动作,而是做动作的人。”笔者认为,技巧并不是舞蹈和动作的全部,更重要的是通过技巧磨练提高舞者的毅力、修养和境界;其次,动作也不是舞蹈的全部,是通过动作去发现舞蹈的世界,让舞者进入这一世界、生存在这一世界之中。从林怀民先生的训练方式中,舞蹈训练方式视为一个有机训练系统,本文从理论、动作、方法、升华四个方面,试图为林怀民先生的舞蹈艺术初步提供一种较为系统的解释模式。

一、中国元素的理论基础

林怀民先生说:“舞蹈最根本的是舞者的身体,身体就是身体,它不需要有过多的任务,不需要载道,不需要宣扬什么或为什么而服务。舞蹈动作必须从舞者身体里来,我探索几十年,为的就是让舞者身体变得自由。”于是他“放下包袱,解放身体”,让舞蹈远离重重任务,回到肉身。至此,他摆脱了早期舞蹈中的文字思维,回归到内观的身体思维,与自己的身体进行对话。他碰触到身体这个庞大的宇宙,透过静坐、太极导引、拳术,发展出云门特有的舞蹈语言:一切从呼吸开始,讲究身体的松弛与圆融沉稳,专注于意念与气息的对话。他的作品开始直接以身体书写,形成较纯粹的舞蹈。

二、中华特色的动作语汇

松,西方舞蹈是把身体拉长,绷起来做一些动作,云门的舞蹈训练讲究一个字―――松。跟书法一样,让人有一种自在的感觉,这样演员的舞蹈寿命就长了,我认为跳到六十几岁没问题。这让他们的舞姿,包蕴了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

三、传统美学式的训练方式

林怀民先生坚持,舞蹈要从对东方文明和东方艺术的体悟开始。云门舞集现有25位舞者。他们的训练包括现代舞、芭蕾、京剧动作、太极导引、静坐、拳术、书法等,多数都带有中国传统美学式的色彩,突显出难以割舍的中国情怀。拳术,以训练舞者身体的沉稳;静坐,以训练舞者身体的气息与精神上的修为;太极导引“以呼吸吐纳由丹田道气引身”,训练舞者身体的放松,从而改变舞者体质,使肌肉关节与经脉通畅。他训练舞者不仅在排练厅,还常常在户外。为了表现先民拓荒的顽强精神,他让舞者到新店溪的河床上搬石头,奔跑、爬行,找到沉重、坚实而粗砾的身体语言,体验祖先迎风破浪的心情。林怀民先生带领舞者在生活与传统文化间找寻属于中国人的身体语言,在静坐、戏曲身段、拳术、太极导引中体验古老文明的精华,使舞者在动作、气质上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拨开他的现代舞动作,一层层,都有其文化来源和文化意义。

四、思想的生化灵魂修行

云门舞集的舞者也因为长期的训练,而内外兼修。“我们有打坐、书法等课程,舞者在旅行时,甚至带着毛笔,在旅馆里有时间就写。云门的舞者跟上夜店的舞者是不一样的,没有人禁止他上夜店,他们都不上。”云门出国的时候,都有几箱书,一两百本吧,跟着道具坐船一起走。这样在旅馆可以读书,汽车上可以读书,后台就变成图书馆。我们最高纪录是3个月不回家,有时候5个礼拜,只要超过两三个礼拜,就会带书。

五、结语

当代舞蹈作品千姿百态,各种创新剧目一批批的登台亮相。可细一品味,虽然花样翻新,宣传攻势猛烈,但是却内容贫乏、形式单调、品质低下,而观众似乎被蒙上了双眼,我们的舞台呈现的是一种全民娱乐麻醉的繁荣。这些作品大都借助着科技创新的国际性口号,大场面、大消耗。真正具有像林怀民先生的当代标志性作品少之又少,原因是追求际化、西方化而忽略了民族性表达方式和审美的独特性。从1973年,林怀民先生因为“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的志向建立了云门舞集。为了实现创造民族舞蹈的梦想,他势必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中国元素。中国的创意之所以缺乏,是因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缺失。林怀民先生的作品《九歌》,正是在传统文化中能产生、迸发出新的能量和力量。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有一种为自己民族的坚守和自信的精神,在多元文化并行的情况下,不可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林怀民.云门舞集与我[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2]刘晓真.“云门”何处是原乡―――小议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J].艺术评论,2007,(08).

[3]张惟.林怀民意象类舞蹈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4]林怀民,余秋雨.舞蹈与文化的对话[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2).

[5]袁艺.静观参禅,澄怀悟道―――论林怀民舞蹈中的传统追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

黄媛媛,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舞蹈学。

上一篇:“丹寨速度”背后的效能建设 下一篇:急性嵌顿痔行急诊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