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速度”背后的效能建设

时间:2022-08-22 08:54:59

“丹寨速度”背后的效能建设

安居与就业,是幸福指数的两个主要支点。丹寨采取“1个就业岗位配1套住房”的“1+1”模式,既释放了改革红利,也激活了“归雁”经济。

2013年9月,“丹寨创”精密数控机床亮相德国汉诺威欧洲机床展览会,以代表当前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无心磨床产品,在世界顶级的机床展会上拿下千万美元订单,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成功跻身“亿元产值俱乐部”。

在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和兴富祥一起迈进“亿元产值俱乐部”的,还有九鼎车辆制造公司、九鼎钢结构公司、真山机电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得益于园区建设的推进,“丹寨速度”的背后,是效能建设的强劲动力。

截至2014年3月,园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78个,总投资金额185.8亿元,投产企业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金钟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列为贵州省“511”示范园区,贵州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贵州省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实打实”建设园区

“金钟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我看来就两个字:一是快,二是实。”谈起近一年来园区的变化,鸿兴钢化玻璃门窗有限公司厂长张克勇说。

两个月连通一条大道,三个月建成一幢厂房,六个月投产一个企业……这就是“丹寨速度”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速度来自夜以继日的鏖战。园区建设初期,每天需要柴油15000升以上,而丹寨石油公司仅能提供8000升,7000升的缺口需要用现金从周边县市调运。“为了筹积资金,保证用油需求,有的领导好多天都不能回一次家。”金钟工业园区综合办副主任祝金鹏说,大多数的时候,除了办公室搞材料的一两个人,其他的干部职工都在施工一线。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甚至没有“8小时之外”。

这样的速度来自建设思路的转变。“走市场化道路,合理借助外力发展,既减轻了地方财政的发展负荷,也最大限度缩短了开发时间。”丹寨县委书记、金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侯美传一语中的。

从2011年元旦奠基,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八通一平”,这样的建设速度,对丹寨这个年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的贫困县来说,实在是一道难题。

2012年,丹寨与香港神州国际投资公司洽谈,按照香港神投90%、开发区10%的股权比例,合资进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的近期标的为6亿元,而远景标的则达97亿元。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从而实现了丹寨园区建设“不差钱”。

通过三年的建设,金钟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已建成通车路网近30公里,供水、排水、电力、燃气、通讯、广电等配套建设同步推进并基本实现全覆盖。日供气量8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站及管网建成投入使用。标准厂房建成面积近50万平方米。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医院、敬老院、职业学校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2014年上半年将陆续投入使用,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园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了在基础设施和企业建设中强化绿化建设外,还加大开发区及县城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用民族文化、民族符号大力提升和改造城市人文、山水景观,加快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逐步把县城和开发区打造成旅游景区,提升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吸引更多游客到丹寨观光旅游、购房居住、创业就业、聚集人气。

在金钟经济开发区建设之初,丹寨县委县政府就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生态城”的发展理念,以开发区为依托,借助金钟大道和长兴大道两条50米宽的城际快速通道,将县城与扬武、长青、开发区连接起来,互动开发、互促开发,从而构建起丹寨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面对面”对接企业

2011年,云南力帆集团董事长马伟亮到黔东南考察投资项目,时任丹寨县委书记张淼、县长侯美传得知这一情况,便一路陪同,从丹寨到贵阳,再从贵阳到昆明。

“丹寨县有你们这些优秀的县委书记、县长,确实感动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地把投资放在丹寨。”力帆九鼎车辆项目最终在金钟工业园区“安家”。

项目启动建设后,丹寨县委、县政府立即委派了时任管委会副主任龙青松(现任丹寨县副县长)到该企业与干部职工同吃同住,随时协调解决企业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蹲点时间一个月,项目建设不进入正常化不允许回来。”这是张淼给龙青松下达的“命令”。

在力帆九鼎车辆项目初期,企业急需政府帮助筹集1亿元的启动资金,谈何容易?可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丹寨县还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帮助解决5000万,另外5000万主要通过向周边县市借和向银行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丹寨县就为企业筹集了1亿元的启动资金。”祝金鹏说,这更加坚定了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4月,总投资5.2亿元的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落户金钟经济开发区。为了给兴富祥立健公司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丹寨县积极协调督促,县直各部门主动到公司了解困难及问题,积极兑现各种优惠政策,并利用县职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当地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企业,我们也应力所能地及推动该县发展。”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范虹告诉记者,自2012年9月投产以来,公司已先后帮助园区引进了天凌高、欧泰、西马特、广西德兴机械等企业落户。

以商招商,抱团发展,使金钟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一个大项目引进,多个关联项目跟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客商就是我们招商引资的宣传员,服务做好了,他们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为丹寨宣传,反之,就会给丹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只能做好,要让他们帮我们宣传,帮我们招商。”这是丹寨的招商秘诀。

“为客商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这是丹寨的服务理念。

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责任制,“一个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个企业”的服务体系,不仅营造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企业引得进、能发展。

“心贴心”服务群众

“不出去打工,就在家乡就业。”2014的春节期间,诸如此类的宣传标语挂满了丹寨县城的大街小巷。

金钟经济开发区抽调25名工作人员,组成6个小分队分赴凯里、都匀、麻江、雷山以及丹寨各乡镇进行招工宣传,为园区企业招聘了500多名员工。

“拿着他们散发的用工信息表和车票,就可以报销80块钱的误工补贴。”在贵州富兴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刚进厂不久的吴国阳。“从2004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宁波打工,每年春节回一次家,就要受一次春运的罪。”吴国阳说,现在回到家乡,感觉比较踏实,尤其是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更是让他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吴国阳的希望,来源于丹寨县推出的“1+1”政策。按照规定,凡在丹寨就业、创业的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均可购买或租住保障房。

――履行劳动合同每满1年退还购房款5%,依次类推,履行劳动合同满20年以上退还购房款100%。租房方面实行租金先交后返,次年返还50%;租住3年以上需购买所租住保障房的,按照购买时核定的价格购买,并全额退还租金。

――在县内就业和创业并参加相关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农民工生病住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政策的基础上,再上浮5个百分点报销医疗费用。

――其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并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高中阶段按照父母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减免学杂费,优先安排纳入社会助学。

――农民工在县内创办企业,当年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或登记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贷款贴息,并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培训;符合规定的创业农民工,可申请8~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享受政府贴息;贫困农户创业,可申请2~5万元贷款,财政予以贴息。

安居与就业,是幸福指数的两个主要支点。丹寨采取“1个就业岗位配1套住房”的“1+1”模式,既释放了改革红利,也激活了“归雁”经济。

“农民工返乡就业最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让在外打工的人群与家人团聚,照顾老人和子女,这也就解决了空窠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此外就是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让大家一起来打造一个强大的丹寨。”侯美传说。(责任编辑/顾海凇)

上一篇: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下一篇:传统文化与林怀民的舞蹈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