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在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利弊分析

时间:2022-06-10 11:08:22

网络民意在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利弊分析

摘要:网络民意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学生管理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网络的虚拟环境一方面为网络民意的表达提供了自由空间,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及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其自身缺陷也带来了诸如无法完全代表真实民意、信息失真和学校管理被动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民意完善管理应从提高对网络民意的整合和引导能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网络民意的引导和监督等几方面来努力。

关键词:民意;网络民意;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18-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为民意表达提供了新的平台、言说空间和表达渠道,网络民意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网络民意正以其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着学校管理与社会治理。学校及班级管理人员应对网络民意表达对学校管理的重要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客观看待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作用,这对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民意的内涵

网络民意作为网络时代民意表达的新形式,它是网络虚拟言论市场的产物。网络民意是指以校园网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论坛(bbs)和qq群、博客、微博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

二、网络民意存在的载体

以高校校园为例,网络民意存在的载体主要有下面几种:

1 bbs(电子公告系统)是高校存在的主要网络民意载体。目前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同学们的生活圈更多是在一个班集体或是一个寝室,但同学之间仅仅是通过寝室同学或班级同学来学习知识或了解社会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同学们实现更多的了解,在多数高校都建立了bbs站点,让同学之间实现互相学习,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校园动态,同时通过bbs,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 QQ群,在高校qq群也是一种很好的网络民意载体,通过qq群大家可以吐露心声,不管是高兴的事情还是忧伤的事情,都可以在qq群中进行诉说;同时,通过qq群也可以让学校管理部门及教师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同学们也可以更加及时的了解学校的动态。qq群的类型也很多,有班级qq群、院系qq群、学工管理qq群等。

3 博客或微博。博客或微博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另一种网络民意载体,以个人页面方式向网络的即时广播,通过群聚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听众群落;用微博客的方式,将个人的见解和观点给自己的听众,以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让网络用户登陆访问,甚至对微博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看法。

三、网络民意对学校管理的利弊分析

网络民意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它的便捷性、交互性、匿名性、低成本等特征,使得网络民意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在高校,为学生实现参与学校管理开辟途径。在实践中,网络民意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加管理的公信度。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影响学校管理,认真剖析其利弊两面,对于改进学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民意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 提供“原生态”的舆论基础,增加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在学校,师生是学校舆论主体,在传统方式的舆论宣传中,多数师生害怕远离群体规范而饱受孤独之苦,担心违背有关规章制度而受批评,因而他们发表意见时都不同程度地保持“沉默”,没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由“媒介宣传”而被迫接受的一致同意,不是真实的舆论,它的表面看是真实的,实际上多数都是虚假的,可以说是“民意异化”。当这种被虚假民意掩盖真正民意聚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聚变,这样学校管理者就容易对学校管理产生错觉,导致管理失效。网络民意恰恰相反,由于网络民意具有匿名性、开放性、随意性等特点,使得舆论主体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使管理者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原生态民意,决策者容易捕捉到舆论的焦点,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2 扩大师生参与范围,提升学校管理的民主性

由于网络技术进步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民意载体qq群、bbs(电子公告系统)、博客及微博的出现,使得更多的师生愿意参与到网络民意中去,与此同时,使得学校有更加便利的渠道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收集不同师生的意见,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而且这些信息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得,避免了经过多层过滤使得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网络的信息快速传递既使公众的信息反馈速度大大加快,也使得学校对问题的回应速度大大加快,这将有利于学校管理,提升学校管理的民主性。

3 提高了学生认识的一致性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模式。学生普遍将“还原事实真相,扩大影响并形成舆论压力”,“民众情感得以合理宣泄,主体意识得到释放”,“民意得以充分表达,话语权得以提高”,“主导或者参与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列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功能。在网络舆论特性的认识上,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舆论具有“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表达议题的广泛性”,“议题出现的偶然性”以及“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认同比例大有提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在网络舆论认识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4 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增强学校管理公信力

通过网络,会有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舆论监督中去,可以增加更多有效的舆论监督。有效的舆论监督是对学校管理及班级管理正确行使决策权的必要条件。在各种监督形式中,舆论监督是增强决策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介受管理体制的影响较深,在有些事件的表态上往往出现“集体失语”。网络相对地游离于体制之外,为实现师生与学校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提供了空间,增强学校管理公信力。

(二)网络民意在学校管理中的消极作用

1 虚拟表达的缺陷。无法完全代表真实民意

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言论环境,表达的内容源于现实,但与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网民规模现如今达到了一定程度,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达到4.2亿。其中手机网民用户达2.7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根据报告,大约有4914万的网民只是使用手机上网。这个数字只是表明了从网民规模上来看,许多网民只是旁观和“潜水”,并不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且这个数字与我国的人口总数相比,还存在相当距离。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无限性使得个体表达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由于网民价值观、社会背景、知识结构、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在表达过程中,话题不易集中,这就使得民意的集中较为困难。甚至有些网络民意带有严重的个人偏见及个人色彩,存在严重缺陷,甚至具有消极作用,无法代表真实民意。

2 网络带来的被动舆论压力,易导致学校管理失误

多数情况下,持不同意见的网民分布于不同的论坛。他们讨论的议题五花八门冰平也参差不齐,缺乏共识和存在冲突是网络的常态。但是一旦出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议题一例如学生纠纷问题、考试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迅速引起众多网民的注意,从而形成强烈的舆论压力,促使决策系统接受来自公众的意见和要求。一旦某种情境长期出现就会引起学校管理者的注意,甚至影响或者改变其关注的焦点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消极的公共舆论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约束学校不能做某事,其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决策结果。

3 盲目舆论的增加,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

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一致的网络认识并不能掩盖大学生们在网络舆论行为上的迷惘与盲从。在当前的网络用户中。大学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他们在网络舆论中惯于坚守自己的意见。在对网络舆论影响的看法上,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选择“网络舆论的影响无法评判,利弊难分”。可见学生对待网络舆论尚未形成自己的认识。不仅如此,在对“是否首先会对议题的真实性进行考察”问题的回答上,选择“不会对其进行考证”、“想考证,但更多的时候无法实现”、“既然很多人参与,那自然就是真的”的比例分别为35.5%、33.5%和31%。可见,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很少对议题真实性进行理性的考察,更多是出于一种心理的喜好或是纯粹基于好奇心的驱使而为之,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较为明显,这也显现出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的过程中,“知”、“行”难以合一,过于盲目,增加了盲目的舆论,同时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

总而言之,伴随着网络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和网民民主诉求能力的不断提升,网络舆论的发展对于学校及学生而言影响将越加凸显,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角色的合理定位和认识,并积极引导学生持续地保持自己相对客观的态度,网络舆论形式必将成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增长点所在。各学校应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渠道,强化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及网络“慎独”境界的教育,不断提高网民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等内在的道德约束力,使他们的网络行为能够自觉地置于正确的善恶引导之下,进而增强网民在网络舆论过程中自我教育及自我控制能力,并有效提高其信息道德并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反馈教学 下一篇:浅谈中学物理两个概念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