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10 09:26:34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大量的既懂金融,掌握投融资知识与技能,又熟悉产业特性、企业运营,能为产业及企业提供初期融通资金,中期资源整合,后期价值增值的解决方案,并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知识背景的金融人才。基于此,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及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对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投融资;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多元化融资服务为先导,以连续性金融产品为支撑。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创新的需要,推出研发经费融资业务;针对产业集群趋势,推出集群化现金管理业务;针对人才建设需求,推出银校企合作项目。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产品和创新产品有机结合,形成“产品链”,开展一系列的连续性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理财、管理、合作等至上而下的一连串服务,从而有效拓展新兴产业客户及“产品链”客户。发展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就是强化人才建设。因此,培养大批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至关重要。

一、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融投资活动实际操办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之间对接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在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上,应立足于服务于地方经济出发点,培养熟悉多种金融工具,同时了解行业特点的金融人才,培养出既能供职于金融机构来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融资工具,又了解行业特性胜任新兴产业内部融投资工作的人员。因此,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对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汲取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对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进行调整,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限选课,在上述三类课程设计中,在重基础原则的前提上适当增加专业教育,扩大应用性知识课程的比例,增设更加凸显产业投融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发展需要。如增设“产业金融概论”、“产业融资理论与实务”、“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并购与重组”和“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等主要课程。

二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相关产业发展和专业培养要求,按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划分实践教学层次,通过多层次的通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课内外实践环节,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更加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重点培养、普遍提高、内选外聘、优化结构”宗旨,以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建设并形成一支以专家、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2个三”建设计划,即教师队伍要达到“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师德;“三位一体”:即形成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双语型师资队伍格局。

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团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团队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从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优秀青年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以充实团队力量;强化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建立团队成员合作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到外校进修学习、短期培训、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有系统的加强本专业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计划;建立专家指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专家或骨干人员共同参与课程的讲授、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加快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按照以各级“质量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共同支撑起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制订分阶段、分层次课程建设工作规划,以确保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一是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妥善处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从单纯知识的传授向强化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化。通过科学规划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动态比例关系,考虑到教学计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基础课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现有金融专业课程简化为宏观、微观、工具、创新四大模块,强化其中微观和工具模块的课程,以兼顾适应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和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是规划编写系列教材

教材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科学、内容创新的教材的编写、出版与使用是重中之重。结合各项质量工程建设,并针对目前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缺乏的现状,应组织团队,尤其是吸收金融领域的投融资专家或骨干人员参与教材的规划与编写,优化教材体系设计,增加内容的针对性,强化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的相关案例等。

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优化校内实验教学条件。在现有实验室基础上,完善产业投融资技术综合能力实验室的场地、软、硬件环境建设,搭建以模拟银行为中心的大企业产业金融平台、以信用支持平台为基础的模拟中小企业产业金融平台和创新型的产业金融风险分析平台,培养学生结合产业特点为产业提供投融资策划并进行投融资风险技术性分析的能力,以最终建成开放的、有一定学科覆盖面和较强研究实力的产业金融投融资重点实验室。

二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银校企联合,争取与金融机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企业集团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输送更多的学生参与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投融资特点,熟悉、掌握产业投融资知识与技能等的机会。

三是扩充教学资料资源。增加扩充性阅读资料库。扩充关于产业经济和投融资以及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国内外期刊及其他网络文献数据库,满足学生借阅、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的需要,为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完善具有理论前瞻性的课程文献库:逐年编写、筛选、充实,建成能够突出产业投融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金融学资源库,其中包括:中文资源(中文参考书目、中文文献资料、中文金融网站)、英文资源(英文参考书目、英文文献资料、英文金融网站),丰富第一、第二课堂和双语教学内容,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完善点面融合、深新兼备的案例库。不断积累、补充和完善产业投融资案例库建设,使案例库既具有时代特色和产业金融特色,又兼备理论的深度,为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上一篇:高职高校招生现状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