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摄影年鉴

时间:2022-06-10 06:23:58

中国最早的摄影年鉴

1919年至1921年,北京大学摄影小组在北河沿的北京大学第三院举办过三次摄影展览会。1923年冬,摄影小组更名为艺术写真研究会,后来又更名为北京光社。北京光社是我国最早的摄影爱好者团体,成员间互相研讨、观摩作品,对我国的摄影艺术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活跃了近10年,1927年和1928是其全盛时期。

1924年至1927年,北京光社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摄影展览。1927年,新文化运动先驱、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加入了北京光社,为民间摄影组织北京光社又增添了一道“光环”,刘半农经常为光社的活动出谋划策,本文要介绍的《北京光社年鉴》就因为刘半农的精心策划才得以出版。《北京光社年鉴》(《北京光社年鉴》共出版有两册,第二册是光社第五次影展后选出成员68幅作品在1929出版的,本文提到的年鉴均指第一册――编者注)是中国最早的摄影年鉴。

1927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中央公园的来今雨轩,举办了北京光社第四次影展,参展的作品整体水平均超过了历次影展。而且在第四次影展的作品中,新社员刘半农的作品非常显眼。除此,影展还增加了油渲照片、天然彩色照片和透明灯片。为了筹备这次影展,光社的全体社员前前后后忙活了很长时间,可四天展期过后,这些作品就要沉睡于箱底。刘半农心里想,让影展持续发光发热的好方法,就是把影展中的精品汇集成册。他的想法得到了社员们的赞同,可舞文弄墨联系出版商等事宜大家并不在行,最后社员们一致推举刘半农负责光社年鉴的编辑工作。

年鉴并未设立评判委员,社员各自拿出几幅作品,编辑刘半农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经大多数社员同意,便“凑”成了一本年鉴。

1928年1月1日出版的《北京光社年鉴》为16开本,美制牛皮纸护封,正反面采用中英两种文字,外观简洁、大气、美观。年鉴的《序》由刘半农撰写,《小言》由陈万里撰写,《北京光社小记》由汪孟舒撰写,年鉴收录了社员王琴希、伍周甫、老炎若、李召贻、汪孟舒、吴郁周、吴辑熙、沈麟伯、周志铺、孙仲宽、郭学t、陈万里、郑颖孙、刘玄虎、刘半农、钱景华等人的作品共56幅。

刘半农的《序》写得很自嘲,大致意思是说,社员们对摄影都是职业之外的业余爱好,纯属自娱自乐、不为名利,也不想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在写序的那段时间内,有可能心情不太愉悦,情绪较为低落,“为己、为兴趣、为艺术而艺术”贯穿始终。

陈万里的《小言》写得很客观,表明自己1926年夏天去南方发展,光社的第三、第四次影展均未参加,但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光社发展得很快,更可喜的是光社要出版年b了。他作为光社创始人之一,自然希望光社越来越好,每年都能出一本年鉴。

汪孟舒在《北京光社小记》里,详细介绍了光社成立和开展活动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北京艺术写真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光社那一段历史,以及社员加入光社的先后顺序,后续凡介绍北京光社的文章及历史书籍,均出自汪孟舒撰写的“北京光社小记”。

在年鉴收录的作品中,吴郁周拍摄的《秋露》《为人作嫁》,陈万里拍摄的《断芡》,王琴希拍摄的《桃源春夜》,汪孟舒拍摄的《丝瓜》以及刘半农拍摄的《夕照》等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看过之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毫不夸张地说,年鉴所刊载的作品代表着当时中国画意摄影的最高水平,它是一盏明灯,引领着中国画意摄影的走向。

年鉴除了展示社员的作品外,广告页上还展示社员的最新著作和发明成果。如: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本摄影画册,是陈万里编著的《大风集》;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本摄影理论著作,是刘半农编著的《半农谈影》;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台机械相机,是钱景华发明制造的景华牌环象摄影机;中国照相器材行业第一个洗印照片的附件,是老炎若发明制造的活边晒架;中国照相器材行业第一个摄影曝光附件,是吴郁周发明制造的曝光表。

在年鉴的封三上,刊登着购买年鉴的注意事项:“本年鉴限印1000册,卖完不再添印,定价视存书之多少为标准,存书愈少,则定价愈昂,庶初期出卖预约时之损失,得以稍资弥补。兹将定价法宣布于下,有意购买者,尚希从速。1至200本,社员用不出售。201至300本,初次预约每本一元。301至400本,二次预约每本一元三角……最后10本,每本10元。”存书愈少售价愈昂的售书方式,与今天的售书方式正好相反。

上世纪20年代初,国内活跃着两支摄影团队,一支是广州景社,另一支是北京光社,两家摄影组织都搞得轰轰烈烈,定期例会、组织创作、作品观摩、兴办展览等。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景社在广州举办的摄影展览所泛起的文化涟漪,很快就平静了,分析其原因,景社社员的人员构成是社会上的有闲阶层,如画家、职员、医生等,他们只是单纯地为了艺术而艺术,并没有把景社摄影活动用著书立说的方式向外传播。而北京光社的人员构成是大学教授、文化名人、发明家等,第一次影展过后,陈万里编著了《大风集》;第四次影展过后出版了《北京光社年鉴》;刘半农编著了《半农谈影》;钱景华、老炎若、吴郁周还发明照相机及摄影附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时北京光社的影响力在传播摄影文化、提炼文化精髓、打造文化产品、研发摄影器材等方面,与诸多社会精英加入不无关联。

《北京光社年鉴》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本摄影年鉴,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摄影年鉴的空白,提高了中国摄影在国际摄影中的地位。它也是我国早期画意摄影的范本,影响中国画意摄影发展近百年,舒新城、刘体志、郎静山、张印泉等一批摄影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启发。它刊载的油渲照片、天然彩色片和透明灯片,是社员吴郁周、老炎若通过暗房技法研制出来的,这些暗房技法经社员手把手的传承,一直相传到1960年代。应该说,《北京光社年鉴》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块丰碑,它承上启下,促进了我国早期摄影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克莱门蒂娜·施奈德曼:摄影是遇见陌生人的方式 下一篇:对话托马斯鲁夫:每一代艺术家都应该拥有自己的...